為什麼恐龍會滅絕?
6,600萬年前,在地球稱霸約 1億5,000萬年的恐龍突然滅絕。對於恐龍為什麼會滅絕一直都有各種猜想,其中一種說法是在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Yucatán Peninsula)所致,而自從因為撞擊而形成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在 1991年被地質學家發現後,似乎也加強了「行星撞擊說」的推測。
要造成全球災難 當時行星不夠大
然而,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發現也為科學家帶來新的疑惑,畢竟隕石坑「僅」寬 180公里、30公里深,相較於直徑長 1萬2,742公里的地球,這麼「小」的行星到底是如何造成全球性的滅絕災難呢?在BBC2的紀錄片《恐龍死亡的那天》(The Day the Dinosaurs Died,暫譯)中,有研究團隊就想一探究竟。
這座島上有很多石膏
於是演化生物學家加羅德(Ben Garrod)前往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開挖,並在 1.5公里深的地方發現了豐富的硫化物。
有鑑於尤卡坦半島的地質富含礦物石膏,因此加羅德相信,這是當年小行星恰好擊中這片充滿石膏的淺水層上。而高熱的小行星汽化了這些礦物,並讓它們在作用後產生被大量釋放到空氣中的硫化物。
太陽被硫化物擋住了
同樣有參與研究,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摩根(Joanna Morgan)估計,應該有至少 1,000億噸的硫化物因此被釋放到空氣中並集結成雲,進而籠罩住整個地球,將太陽隔絕於大地外。
溫暖的溫度不見了
摩根說道:「這樣的份量(1,000億噸的硫化物)的確足以讓地球在十年來大降溫,並且毀滅大部分的生命。」
而讓這群團隊覺得太剛好的,就是小行星落下的時機。
如果能早或晚一點落下就好了
負責開挖隕石坑的加羅德指出,這顆小行星在當時以每秒 18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如果它能早或晚個 30秒才擊中地球的話,就有可能落在大西洋或太平洋的深海中,這樣就會汽化比較少的岩石,也就不會導致全球性的低溫災難。研究團隊也形容道:「那顆行星擊中了地球一個非常不幸的地方。」
有3-16年的時間氣溫都在冰點以下
只是時機就是這麼不剛好,讓這顆隕石降落在島嶼的淺水層。來自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伯格(Julia Brugger)便以 1,000億噸的硫化物進行計算,推估如此大量的硫化物至少讓全球降低了 26度,而且有 3-16年的時間,全球溫度都處在冰點以下,整體來說,大概要等超過 30年,地球才會逐漸恢復原狀。
活下來也沒東西吃
因此研究團隊指出,當這個溫度高達攝氏 1萬度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時,一開始觸發了火山爆發和劇烈海嘯,使得生活在周遭的恐龍受到波及死亡,但那些活下來的恐龍卻因為食物供給被低溫破壞而同樣無法倖免於難。
可以更具體的想像發生了什麼
這項研究可說是替小行星撞擊地球和恐龍滅絕間提供了新的證據,也讓我們對災難發生當下的地球有了更具體的想像。
如果沒有那顆小行星...
來自研究團隊的羅伯特(Alice Roberts)教授在受訪時便表示,這麼剛好的時機雖然對恐龍來說非常不幸,但是這也才讓各式各樣的哺乳類因為缺乏競爭者而有了發展空間,她說:「如果不是因為那顆小行星,我們今天也不會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