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次國際野生動植物貿易會議
每三年,183個國家的代表會齊聚一堂,針對年均利潤數十億美元的國際野生動植物貿易產業進行一連串的討論。這些國家是 1975年簽署《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會員國,該協約的目的主要是透過限制野生動植物的出口與進口,確保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行為不會危害到物種本身的延續。
超過100個國家投票保育長頸鹿
CITES會議於今年 8月17日至28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辦,討論內容涵蓋象牙買賣、犀牛盜獵、犀牛角走私、非洲象群數量管理、異國寵物趨勢等等。本周四(22),一項史無前例的投票結果在會議中產生:超過 100個國家代表投票支持長頸鹿的保育行動。
國際將限制長頸鹿進出口行為
這是國際間首度以保育瀕臨絕種生物為由,取得保育長頸鹿的共識。這項投票結果將會開啟一連串針對長頸鹿貿易的限制,包含長頸鹿的皮、肉、骨頭、尾巴等身體部位的買賣,數個非洲國家甚至提議將長頸鹿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證的「易危物種(vulnerable)清單」。
三十年減少40%
在過去的三十年期間,長頸鹿的數量已經減少了 40%。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目前全世界只剩下 9萬7,500隻棲息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長頸鹿,但牠們仍受到棲地破壞、盜獵、氣候變遷造成的乾旱等問題威脅。
長頸鹿也有分種類
與一般社會大眾對長頸鹿的印象相悖,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報導,長頸鹿之間其實也有物種差異。過去,科學家普遍認為長頸鹿是擁有九種亞種的單一物種,但近年的研究顯示,長頸鹿可以分成四個不同的種類。如果這個研究成果為真,那其中三種長頸鹿物種將會面臨更嚴重的絕種威脅。
社會大眾跟長頸鹿太熟
「我們太熟悉長頸鹿這種動物了,根本不認為牠們有絕種的可能性。」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國際政策副部長利柏曼(Susan Lieberman)表示:「棲息在非洲南部的長頸鹿可能過得不錯,但整體而言長頸鹿已經瀕臨絕種了。」她指出,棲息在非洲西部、中部和東部的長頸鹿特別受到威脅。
棲地被破壞是瀕危主因
國際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守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大力讚賞CITES會員國做出的決定。該委員會強調,長頸鹿確實因棲地消失而大量減少。
「過去三十年間,長頸鹿的數量減少了 40%,如果照這個速度持續下去,長頸鹿會完全絕種。」任職於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的穆魯地(Maina Philip Muruthi)表示。
部分非洲國家不支持該決定
然而,即便大多數的會員國達成保育長頸鹿的共識,部分非洲國家仍持反對意見。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需要支持這項決定,坦尚尼亞境內的長頸鹿數量不但很穩定,還逐年增加。」坦尚尼亞自然資源與觀光部(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部長穆蘇哈(Maurus Msuha)表示:「超過 50%的長頸鹿棲息在受到保護的塞倫蓋提國家公園地區(Serengeti),我們為什麼還要再採取更多行動?」
長頸鹿數量已經比非洲象少
另一方面,CITES指出,野生長頸鹿的數量其實比野生非洲象的數量還要少。「我們大概有幾萬隻長頸鹿,但是我們有幾十萬隻非洲象。」CITES的科學研究部門負責人梅勒納(Tom De Meulenaar)說。
美國是最大的消費者
非營利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的國際法律主任撒納比(Tanya Sanerib)說:「既然長頸鹿的數量比非洲象少,限制長頸鹿進出口行為應該是不用質疑的決定。」
她也指出,美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長頸鹿產品消費國。「美國川普政權應該盡快將長頸鹿劃分為瀕危物種法(U.S. Endangered Species Act)的保護對象。」
上線時間:2019/08/23
增修時間:2019/08/25 修正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