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詞取代他或她 公主不再等王子拯救
在伊格麗雅,老師不會用代名詞他(瑞典字:Han)或她(瑞典字:Hon),而是使用源自芬蘭的中性字Hen,或稱為朋友們、他們,也不稱父母為爸爸、媽媽。此外,像是傳統拼字上以男性結尾的字,例如雪人的英語是Snowman,也會被轉化為中性字,例如Snow figure。
除了對用字遣詞相當用心外,在閱讀兒童讀物時,更是小心挑選避免帶有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和分工的讀物。例如:白雪公主與睡美人這類讀物不在選單上,取而代之的是像是「兩隻長頸鹿發現一隻被遺棄的鱷魚寶寶,他們決定收養和保護鱷魚寶寶」的故事。老師們也會重新改寫故事、歌曲和戲劇,以確保故事或童謠裡包含了非傳統家庭的概念,例如:單親家庭和同性家庭。
在玩玩具時,傳統被認為是女生的玩具,例如芭比娃娃,以及被認為是男生的玩具,例如卡車,會別具用心地安排相互穿插,使孩童們能夠自由地選擇他們想玩的玩具,而不受性別身分的限制。孩童們如果不小心使用了非性別中立的字,並不會被糾正,但是老師們必須調整自己使用性別中立的字詞。
雖然有許多批評聲浪認為伊格麗雅幼兒園在性平教育上走得太遠了,瑞典精神科醫生兼作家厄柏哈特(David Eberhard)在接受CNN訪問時表示,指稱男孩和女孩為Hen是「不誠實的」,因為它「對生物學差異視而不見」,還說「這種洗腦方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起作用,並在短期內他們會適應它,但是當他們去傳統學校學習後會發生什麼呢」?厄柏哈特說,他不反對男孩玩洋娃娃,但他認為稱男孩或女孩為Hen是走得太遠了。
伊格麗雅創辦人拉賈林(Lotta Rajalin)認為,很多批評都是錯誤的,因為人們並不瞭解自己在說些什麼。她說:「我們並不是要說女孩應該是男孩,或者男孩應該是女孩,我們只是希望不論性別,每個人都有權成為完整的人。」
伊格麗雅幼兒園的理念相當成功,目前約有115名一到五歲的學生,還有許多父母將寶寶排在候讀名單上等待進入就讀。根據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研究員肯沃德(Ben Kenward)對伊格麗雅幼兒園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透過結構性的觀察,與其他瑞典幼兒園比,在伊格麗雅幼兒園的孩子們和其他年齡的孩子一樣有能力對不同性別進行分類,但是他們也更有可能與異性孩子一起玩,並且不會因為自己或其他人的性別而下定論。
不只在伊格麗雅 幼兒園全國課綱也呼應
雖然伊格麗雅幼兒園走在前端,根據瑞典國家教育局(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公布的幼兒園全國課綱裡提到:教育工作者應該激發和挑戰孩子,以超越性別典型選擇的方式來擴大他們的能力和興趣。教育工作者應確保所有孩子都具有同等的影響力,並得到同等的關注,無論他們是什麼性別。在實施細節上,教育局建議:「教育者應該挑戰,並進一步發展」、「教育者應該讓意料之外的材料相互碰撞」、「教育者應評估材料、書籍、圖片,以確認孩子們遇到的角色有多種選擇」、「混合教具,以鼓勵孩子們在同一遊戲中同時使用傳統上用於男孩的玩具和傳統上用於女孩的玩具」、「用語言來挑戰和啟發孩子們,例如,在童話故事裡適時地將他與她換成中性的代稱」。
學會拒絕 做身體的主人
此外,位於瑞典埃斯基爾斯圖納(Eskilstuna)的貝爾加(Berga)幼兒園自2017年開始,是最早使用《停止!這是我的身體!》(STOPP! MIN KROPP!)教材,教導孩子們關於自己身體權利的幼兒園之一。幼兒們必須認識自己身體的私密部位,包括屁股、陰道、陰莖和胸部等,並拒絕他人任意觸摸。
如果有人「打」孩童,孩童被教導說:「停止!這是我的身體!」。這本教材來自瑞典拯救兒童組織(瑞典語:Rädda Barnen),該教材教導成年人如何與孩子談論性騷擾、身體和設定界線,也被編成歌曲教導孩童們學唱。自2017年#MeToo運動風潮興起,帶領全球反思性侵害及性騷擾議題後,該教材逐漸受到重視,2019年7月在幼兒園開始實行新版的課綱中,即明確將身體個人自主權列入。
性別概念從幼兒時期就開始發展,幼兒時期獲得的經驗是影響幼兒性別概念的因素之一。幼兒透過觀察及學習成人的分工和角色,以獲得性別訊息。研究指出,一歲前的幼兒即開始觀察性別行為,兩三歲時會表現出認為合適自身性別的行為,三歲之後會根據自己性別組織社會訊息。幼兒性平教育、身體自主權教育極其重要,瑞典的菁英和大眾民意雖仍有落差,但無論如何,如何跨出第一步,灌溉未來幼苗重要的性別和身體議題,卻是不可不深思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