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允許新生兒「性別未定」

男生還是女生?第一次跟親友的寶寶見面時,我們很自然地就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但在德國,你可能會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三字,因為德國在日前就宣布新生兒不用急著決定性別,他們也成為歐洲第一個允許寶寶性別「未定案」的國家!
文章插圖
《德國之聲》1號報導,從11月1日開始,德國的伴侶們不用再急著幫新生兒填好出生證明上的性別欄了,因為當地一條新的法規,讓德國的爸媽們可以在無法確定性別的狀態下,可以選擇保持寶寶性別欄為空白狀態。

這項法規的施行,也顯示德國當地正一步步邁向接納雙性人的社會。雙性社群團體表示歡迎這項法規的通過,但也說這只是讓社會接納雙性人的第一步。
文章插圖
改變的目的,主要是想解除父母面對具有「雙重性徵」新生兒時的壓力;過去寶寶出生後,若是具有雙重性徵,他的爸媽就必須要盡快替孩子決定以哪種性別長大,這往往引起不少爭議。

正常化的受害者
在德國道德議會(German Ethics Council)2012年做的調查中,就指出「許多孩童是『正常化』的受害者,他們雖在幼年時期已經動完手術,但往往在之後會出現被剝奪或是殘缺等感受,他們在成年後也會無法認同被選定的性別」。
 
德國道德議會更進一步指出,這樣立即決定要當男生或是當女生的措施毫無根據,同時也侵犯到一個人的基本人權與平等權。
 
雙重性徵新生兒不少見
根據專家調查,每1,500到2,000個新生兒中,就會有一位寶寶具有雙重性徵,但替雙性族群發聲的團體則認為實際數據應該更大,因為判別新生兒是雙重性徵並不容易。
文章插圖
異性婚姻、同性伴侶、雙性...?
儘管德國率先做出其他歐洲國家未作之事,但對雙性族群來說仍屬不夠,因為在德國的法規中,婚姻是由男人和女人才能成立,同性戀族群適用的「伴侶制度」(civil partnerships),也是規定要由一樣性別的人組成,換句話說,不論是異性戀的婚姻制度、或是同性戀的伴侶制度,雙性族群都不能適用。

二分法的社會 
替雙性人發聲的團體認為,一個立基在「只有男性和女性」的二元社會容易產生問題,也擔心新的法規上路後會出現新一波的歧視。以學校生活來說,分成男女生的體育課、甚至是上廁所都是二分法,這對雙性學童會造成困擾。
 
替雙性、同性、跨性別族群發聲的ILGA會長阿吉爾斯(Silvan Agius)就說「學校中只有男廁、女廁,那雙性孩童要怎麼辦?…這條法規並沒辦法馬上替雙性人創造出一個讓他們自由生活的空間」
文章插圖
澳洲已經施行
事實上,不只德國感受到多元性別認定的趨勢,澳洲已經在今年初修改性別認定的法規,澳洲民眾不管是新生兒或是成年人,都有權利可以在個人資料上標記成雙性,澳洲政府也讓性別認定受到聯邦反歧視法條的保護項目。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Germany allows 'third sex' option at birth
 
延伸閱讀:《同性家庭也美滿 德國設立同性家庭諮詢中心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