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令下街友頓失依靠 所幸NGO即時應變
去年3月首波封城措施剛上路時,不僅許多街友日間接待服務中心與提供街友洗漱的公共衛生空間都被迫按規範關閉,愛心餐的發放更大幅縮減,不少志工也第一時間因缺乏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而暫時停止協助。頓失接濟與依靠的街友成了抗疫的死角,被遺忘的一群。
所幸非政府組織(NGO)立即發現問題,開始相互連結動員。開門營運後的庇護中心很快就開始動作,承包的庇護區域共可容納15人與四組家庭。
疫情之前,街友每晚可以撥打115詢問社福平台是否有安身之處,但在疫情期間,規則有了改變。為了避免人員流動造成的感染,只要街友願意,都能擁有穩定的棲身之所。
被安置在巴黎郊區社會緊急住宅的阿梅爾(Amel)向記者表示,她在外面住了一個月,「然後新冠疫情就來了,他們就把我安置在這,之前這是不可能的」!據《巴黎人報》(Le Parisien)報導,疫情期間,睡在巴黎地鐵的無家者數量比往常減少了一半,從一年前的300降為約150人。
食物來源是當務之急 醫療衛生是重中之重
由於餐廳關閉、行人不再,街友失去三餐來源,食物成了相當迫切的議題。
2020年4月初,當時的法國城市與居住部除了協調慈善機構組織發送食物行動外,也動用1,500萬歐元預算,推出給街友的「服務券」(chèques services),讓約6萬名街友能在疫情期間憑券換購食物、衛生用品等。
衛生安全措施方面,部分醫院成立了流動護理團隊,上街接觸街友,並提供新冠病毒的PCR採檢,非政府組織Rimbaud出動本來就有的醫療巡邏小隊,主動向受社會孤立的街友提供生理與心理協助,但疫情時期,他們的工作出現變化。
Rimbaud小隊的護理師蓋達(Paul Gaida)一邊發送口罩,一邊跟街友宣導社交距離的重要性。
他向日報《2 0 分鐘》(2 0Minutes)表示,「街友不太關注健康,對他們而言,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接獲疑似COVID-19案例,我們會建議他們去醫院篩檢,我們的工作是建立連結。若檢測為陽性,瓦倫西恩(Valenciennes)有個機構保留五個獨立空間給街友,滿了就要送到里爾(Lille)地區」。
從今年3月中開始,街友的醫療需求也從採檢、隔離逐漸轉為疫苗施打。非政府組織要求政府提供街友每人至少一劑疫苗。衛生部也隨即表示,將優先為無居所者施打疫苗。
疫情激發公民精神 投入志工人數激增
與許多歐洲國家不同的是,法國民間社會的力量也很快回籠,許多民眾都表示願意加入陣線,在疫情期間向弱勢族群提供協助。
有鑒於此,巴黎市社會行動中心啟動平台,搭建非政府組織與公民間的橋梁,讓民眾可以在家附近進行志願服務。全國性平台紛紛上線,動員人數激增,特別是年輕族群。
他們幫餐風露宿者準備餐點,在寒風中送餐,並關注街友的身心狀況;有醫療背景的志工則加入醫療小隊,進行篩檢與轉介。
志工平台「全民志工」(Tous Bénévoles)負責人貝索茲(Isabelle Persoz)表示,光是在大巴黎地區,就有超過3,500個任務小組,她說道:「自從2015年《查理週刊》攻擊事件、難民危機後,我們就發現有越來越多人投入的趨勢。但這次疫情讓參與志工加倍⋯⋯橫跨全國,不分社會階層。」
公民精神的激發或許是疫情意料之外的收穫。志願服務中心「致敬軍隊」(l'Armée du Salut)負責人蒙傑阿爾(Étienne Mangeard)就說:「若要找出這個疫情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它帶來了真正跨世代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