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不舒服,為何開窗就有效?
研究指出,估計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暈車,婦女和 2~12 歲的兒童面臨的風險最大。一名美國醫生針對這問題表示,暈車的人通常會想吐、出汗,而下意識趨向更冷溫度、改善空氣流通環境,或選擇讓身體降溫的選項,背後的機制是核心體溫下降導致。
當一個人生病時,核心體溫會下降,這種現象最早約 150 年前在暈船的水手身上發現,但科學家直到最近幾十年才開始研究。
科學家說,暈車期間皮膚毛細血管會擴張,使更多血液流過靠近皮膚表面的地方,因此將熱量散失到環境並降低核心體溫。這過程與出汗降低體溫有關,結果就是人們可能會因體溫略低而冒冷汗。
但身體其實有應付這種核心體溫下降的自然機制。科學家表示,當患者體溫下降,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下視丘,即大腦調節體溫的部分,會試圖抵消體溫驟降的影響。儘管核心溫度很低,但噁心、暈車的人實際可能會感覺熱和潮紅。
降溫嘔吐可能是演化後的產物
這種溫度下降和身體補償的反應就是讓人噁心的原因。吸入冷空氣、脖子後部或前額冷敷幾分鐘,可幫助減少發熱或潮紅感、抵消下視丘提高體溫的作用,緩解噁心感。
科學家通常認為暈車是因為大腦從身體運動感應部位接收訊號,包括眼睛、內耳、肌肉和關節,當這些部分發送矛盾訊息時,大腦不知道身體靜止還是移動中,這混亂反應會導致噁心。專家不太確定為什麼會發生與暈車相關的溫度變化。潛在原因可能是較低溫時,生理組織需要的氧氣較少,人不舒服時可能更難獲得足夠氧氣。
專家也不確定為什麼體溫下降和隨後體溫升高的補償會導致噁心。一種抗毒素假說認為噁心和溫度變化可能是身體對毒素的自然反應,噁心通常導致嘔吐,這可以清除體內毒素。
另外一種說法是,所謂的防禦性低溫症,能保存能量以抵禦毒素,這樣就可以專注對抗入侵者。科學家說,據人類和動物中毒性休克期間發生防禦性體溫過低的實驗證據支持這種理論,當身體檢測到毒素或感染,會自然降低體溫,降溫的過程又會導致出冷汗和噁心感,可能是人類進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