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與一名言行粗暴的少年面談時,我在二人之間的桌上放了一張A4大小的紙,紙上畫了一個圓象徵蛋糕。我問他:
「假設眼前有一個圓形的蛋糕要分給三個人吃,該怎麼切才能讓每個人吃到的蛋糕大小都一樣呢?」
少年聽到問題,拿起筆將圓縱向切成一半,然後停下筆來呻吟沉思。我以為他畫錯了,於是再給他一張畫了圓的紙,讓他重新挑戰。結果他還是縱向切一刀,再度陷入沉思。
這個結果令我大吃一驚: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問題也答不出來呢?為什麼沒辦法像畫賓士的標誌一樣分成三等分呢?這名少年之後反覆挑戰了好幾次,不是畫成像圖2-1的切一半再補一刀,就是均分成四等分後「啊~」地嘆一聲氣。
另一名少年則是切成圖2-2的形狀。接著我問他:「如果要分給五個人吃呢?」他馬上在圓形的蛋糕畫下四條垂直的直線,得意洋洋地畫成圖2-3的樣子,一副「這次我就知道了」的表情。
蛋糕是分成了五份沒錯,卻不是五等分。當我一說「每個人分到的蛋糕大小要一樣」,他又陷入沉思,最後畫出圖2-4。
像這樣,少年院裡充斥著不會切蛋糕的非行少年。
小學低年級或智能障礙的兒童有時會畫出上述的圖形,這些圖形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畫出這些圖形的是犯下強盜、強姦、殺人等重罪的少年犯,而他們不過是國高中生的年紀。從這些情況得以輕易想像,要求這些非行少年反省自己的犯罪行為與思考被害人的心情,施以既有的感化教育不過是馬耳東風,他們連何謂反省都不懂。只會這樣切蛋糕的少年至今一定嘗過多次挫折的滋味,生活也過得十分艱辛。
我認為更嚴重的是,校方居然從未發現這些孩子無法適應一般教育,不曾為這些孩子多加費心。這群孩子的下場就是,無法適應學校生活而出現偏差行為,進入少年院之後依舊無人理解,只是一味被要求「反省」自己的罪行。
教師從未注意到的學童真相
這群少年院裡的少年,當初在學校裡究竟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呢?
實際調查他們的成長過程,可以發現許多共通點:多半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跟不上學校課程、被同學當作笨蛋、遭到排擠與霸凌;而學校老師誤以為他們只是上課不認真、不愛念書的麻煩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則是遭受父母虐待等等。在種種困境下,他們慢慢開始逃學,出現暴力行為或順手牽羊等偏差行為。然而校方只當他們是「問題兒童」,幾乎從未發現他們可能是「臨界智能障礙」(介於正常與智能障礙之間,有時需要協助)或是智能障礙。
等到這群孩子上了國中,已經成為脫韁的野馬,進而犯下罪行,造成他人受害,最後遭到警方逮捕。直到關進少年鑑別所,才終於發現原來他們是智能障礙或是發展障礙。
醫療少年院請這群少年以折線圖呈現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經過。Y軸上方寫好事,下方寫壞事;X軸代表時間。
其中一名少年在小學二年級到四年級時,上學經常遲到又順手牽羊;小學五年級遇到非常熱心的老師,覺得「念書很有趣」「上學好開心」。一個會順手牽羊的孩子居然說出上學和念書很快樂這種話,相信那位老師教他時一定很有成就感。然而他的人生到了國中時期便急速墜入谷底,屢屢上學遲到、蹺課、做壞事被抓,最後進入少年院。
為什麼上了國中就一落千丈呢?我實際詢問他所獲得的答案是:
「上了國中,課都跟不上,可是沒人願意教我。我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內容,覺得學校很無聊,所以開始蹺課和做壞事。」
總而言之,如果該名少年的國中老師發現他有發展障礙或智能障礙,並且熱心指導,或許就不會出現偏差行為,也不會有人受害了。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課業輔導也是預防偏差行為的重要手段。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呱呱墜地到淪為非行少年,其實一路上有跡可循。即使成長的各個階段曾經出現許多人伸出援手,然而援助過程遭遇挫折,最後這群大家都拿他們沒辦法的孩子的下場,就是進入少年院,也是「教育失敗」的例子之一。
讚美教育無法解決問題
此外,這些學校老師都沒注意到需要援助的孩子畢業之後會面臨哪些問題。
在校時至少還有機會獲得教師關心,出了社會就再也無人留意了。成為社會人士,意味著必須從事比學校要求更嚴苛的工作。於是他們在工作時犯錯,受到責罵,心生厭惡而辭職,每一份工作都做不久,甚至因為人際關係失敗而成為繭居族。他們從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因此不會主動求援,社會大眾也忘記這群人的存在。最糟的情況是犯罪坐牢。實際上,部分受刑人正是在學時與出社會後都缺乏關懷的這群人。
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必須早期發現、早期援助。一般而言,多半是在小學低年級開始出現徵兆,必須於此時發現異狀與提供協助。
然而此時又發生新的課題——發現問題之後該如何解決?
目前的援助方式偏向「尋找優點加以稱讚」和「增加自信」。每一個兒童各有所長,強迫他們做不擅長的事會消磨其自信,因此著重找出特長加以培養,發現優點加以稱讚。
然而「不強迫做不擅長的事」其實非常危險。輔導人員認真確認過何謂兒童的弱項了嗎?單純以「本人很痛苦」為由逃避,反而容易錯失成長的機會。換句話說,兒童的障礙可能是輔導人員所造成的。
假設有個學生每星期忘記帶東西一次,教師的應對方式會根據「老是忘記帶東西」還是「每星期至少有四天不會忘記帶東西」而有所不同。現代的「讚美教育」著眼的是每星期只忘記一天並強化讚美,而非警告切勿再度忘記。讚美有時的確能促進成長。然而倘若讚美之後情況還是照舊,提醒和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這種情況下還採用讚美教育不過是迴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