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圖書館】觀看展覽就成為殖民幫凶?揭開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

---本文為地球圖輯隊 X 原點出版合作---

博物館是一個我們可以在那裡發現和講述故事的場所。它雖不是唯一的知識之家,但裡頭往往有一套國族的認同課程,偏愛優勢和主流敘事。出現在博物館裡的故事,沒有一個是偶然的。物質文化歷史學家艾莉絲•普洛特於2017年開始進行「不舒服藝術導覽」,討論藏於某個博物館的文物──它們是怎麼去到那裡,以及它們在不同的時代如何被用來講故事。提醒大家,觀看的方式不止一種,保持警戒,成為具有批判精神的參觀者,

本文摘自艾莉絲•普洛特(Alice Procter)著作《誰的博物館?:讓殖民史現形,揭開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觀看思辨》,以下為本書摘要。

文章插圖

人與獸的角力 定格在永恆掙扎中

老虎獲勝,牠蹲在男子胸膛上,咬著他的喉嚨。兩者近乎實物大小,是由上了鮮豔色彩的木頭製成:老虎一身彎曲的黑條紋,男子身著紅色外套,藍灰色馬褲,白色長統襪,黑色鞋帽(雖然受到捶壓,帽子還是不可思議地戴在頭上)。轉動從老虎肩膀處伸出的把手,那名男子就會以痛苦的姿勢徒勞地舉起左臂,老虎體內的風琴則會模仿他們的嘶吼與呻吟。

「邁索爾的老虎」(The Tiger of Mysore)是1790年代初位蒂普蘇丹(Tipu Sultan)製作的,他是邁索爾(Mysore)的統治者,那隻老虎最初是跟蘇丹樂器收藏擺在一起-打開側邊的面板,你就能演奏風琴-但它也是蘇丹政治圖像學裡的重要文物。

1799年,蘇丹去世並被東印度公司的武力擊敗之後,老虎來到英國,成為來自該城的珍寶典藏之一。第一次展出是在該公司的印度博物館,1808到1858年間,一般大眾可以在週六免費欣賞。隨著帝國統治接替商業殖民主義,以及東印度公司的財產移交給政府,博物館也逐漸結束,它的典藏變成南肯辛頓博物館的一部分,該館後來改名為維多利亞暨亞伯特博物館。

老虎的隱喻

老虎是蒂普的個人象徵。蘇丹的寶座上有一個真實大小的老虎頭像,他的士兵穿著虎紋軍服,老虎的圖像出現在他的旗幟甚至槍托上。老虎是迷人的象徵物,在伊斯蘭印度傳統裡都和聖戰與力量有關,對蒂普這位大多數子民為印度教徒的穆斯林統治者而言,相當有用。

▲鑲嵌寶石的文物是蒂普蘇丹王位上的三個倖存的虎頭頂飾之一,已收藏於英國城堡至少100 年。 2009 年該文物在倫敦進行拍賣,估價約為800,000英鎊(約新台幣29,032,940元)

這個老虎風琴將代表他的圖符與1792年一名英國年輕中尉遭老虎殺死的故事結合起來。修‧孟羅中尉(Lieutenant Hugh Munro,或寫做Munrow)是在加爾各答附近被殺,當時他正在獵鹿。他的死是這隻老虎最常被引用的靈感來源,到了1800年代,可看到與蒂普老虎極其類似的陶瓷雕像在英國販售,名為「孟羅之死」。

孟羅之死或許一直和這隻老虎綁在一起,但除此之外,那隻野獸也被視為蒂普一個隱喻,代表蒂普擊敗敵人(弱小的)身體。對英國士兵而言,老虎素以無端殘暴聞名,在蒂普死後,老虎也變成印度對抗英國統治的普遍象徵,出現在繪畫徽章之上。

蒂普蘇丹與法國結盟 抵抗東印度公司

蒂普出生於1750年,是印度西南部邁索爾王國的統治者,1782到1799年間,統治區域約莫涵蓋了今日卡納塔卡邦(Karnataka)的下半部。從 1768年開始,蒂普與他的父親海德‧阿里便與東印度公司及其盟軍交戰連連,歷經了東印度公司在克萊武之後日益著重軍事的年代。在整個十八世紀下半葉,邁索爾始終是抵抗東印度公司貿易與影響力的大本營,阻止了該公司鞏固對該區的控制。雙方的第四場衝突,隨著蒂普在斯里蘭加帕特納(Srirangapatna)的死亡而結束。

這場衝突有個外部誘因:蒂普與法國結盟。隨著拿破崙軍隊在1798年揮軍埃及並望向亞洲,英國就將法國視為一大威脅,認為法軍有可能以邁索爾做為攻擊起點,挑戰英國在印度的威權。至少這是一個正當理由,可讓東印度公司總督理查‧威爾斯利下令開戰,繞過小威廉‧皮特的1784年印度法案,該法案禁止東印度公司的武力在未遭挑釁的情況下攻擊印度各邦。

邁索爾是阻礙東印度公司控制權的絆腳石,所以,即便當時根本沒有法軍入侵的危險,公司還是在1799年4月圍攻斯里蘭加帕特納,圍城持續了一個月,最後在5月初展開攻擊。蒂普在會戰中陣亡,邁索爾王國改朝換代,由效忠公司的統治者接任。

搜刮之後封賞 殖民掠奪的分贓

拿下斯里蘭加帕特納後,該城與宮殿遭到洗劫:「城裡幾乎沒有房舍未遭掠奪」,亞瑟‧威爾斯利 (Arthur Wellesley)(註:理查的弟弟,帶領此次攻擊的上校,日後的威靈頓公爵)如此說道。在公司士兵肆虐了兩天之後,指揮官稍加收斂,開始清點分割蒂普的財寶。

搜刮之後就是封賞,官方將剩餘的財寶沒收,部分分給士兵,其他賣掉做為公司盈餘。這是當時東印度公司的慣例,每次戰後就會提供額外獎賞,雖然這種做法並非公司官員發明的,但他們的封賞基金確實造成變革。英文的「loot」(洗劫、搶掠)一詞,其實是來自印度文的「lût」,意指「戰利品」:該詞是在1788年首次出現在公司的用語中(1850年代變成英國的常用語),由此可見洗劫的行為在當時有多盛行。如果物件具有物質價值之外的珍奇價值,例如老虎風琴,公司可能會將它買下,送到倫敦總部,陳列在1790年代擴建的新博物館裡。

很難估算從斯里蘭加帕特納掠奪來的文物數量,因為即便到了今日,還陸續有據稱屬於蒂普蘇丹的文物被「發現」。東印度公司的士兵後代,將這些文物轉換成遺物,成為傳家之寶的一部分或捐贈給博物館,舉凡有老虎設計的品項都特別有價值。顯然,從斯里蘭加帕特納取得的文物都因為象徵了英國對印度的統治而具有價值,特別是與蒂普有關聯的,因為它們代表了東印度公司神話學裡最大的一隻怪獸被擊敗。

印度化身東印度公司版圖拓展遇到的野獸

自此之後,老虎迅速在其他圖像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頒贈給參與斯里蘭加帕特納會戰士兵的勳章上,是一頭代表英國紋徽的獅子正在與老虎搏鬥-獅子佔上風,與老虎風琴恰好相反。

到了 1850年代,老虎已成為印度的通用圖像:它重新出現在愛德華‧阿米塔吉(Edward Armitage)的畫作《復仇》(Retribution, 1858)裡,被揮舞寶劍的不列顛妮雅制服。這幅畫是參照一群英國婦孺遭到印度士兵屠殺的事件,是英國即將復仇的象徵。蒂普本人也成為杜莎夫人(Madame Tussaud)「恐怖屋」(Chamber of Horrors)裡的一件蠟像

這個故事在通俗文化中栩栩如生,來自斯里蘭加帕特納的大量文物,讓蒂普在人們的想像中活靈活現。

文章插圖

購買博物館的紀念商品也是一種剝削?

我(作者)桌上有一件飾品。它很小,毛氈做的,「公平交易手工藝品,來自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標籤上如此寫道。有些細節在翻譯中消失,但這件飾品毫無疑問是蒂普的老虎,可以用17.5英鎊從維多利亞暨亞伯特博物館的商店買到,你也可以擁有一件邁索爾怪獸的遺跡。博物館的精選展品當然會製作成商品。你也可以買到那隻老虎的明信片和琺瑯別針,還可以買到迷你紙模型的組裝套件。 

對帶有殖民史的文物,或與暴力盜竊相關的文物而言,商品化帶有額外的政治重量。蒂普老虎的毛氈飾品再次重申了博物館的控制權。以此方式販賣它的形象,剝除它的歷史,將它改造成某個新物件-飾品的包裝袋上只說它是「維多利亞暨亞伯特博物館最著名最迷人的文物,陳列於南亞展間」等於是確認它在這個典藏裡的地位純粹是美學上的,它所在的機構將自身呈現為非政治性和教育性的。它是英國剝削南亞歷史的最高潮,以不當方式重演(re-enactment)東印度公司早年的商業殖民主義。

對博物館而言,用一件在戰爭中非法取得、強行帶走的文物來獲取利益,是令人反感的行為,但在這同時,也有可能藉由那件飾品的推廣,將那隻老虎視為抵抗與異議的恆久象徵。擁有這件飾品的每個人,都可用某種微小方式參與老虎故事的重構。他們可以顛覆它的媚俗暴力,將它視為對博物館的非公開譴責,也可曲意順從那個「迷人的」敘事,繼續扮演暴力的旁觀者。

文章插圖

本文摘自著作《誰的博物館?:讓殖民史現形,揭開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觀看思辨》,繁體中文版由原點出版代理,吳莉君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

  • 博客來(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Q:我也想看《誰的博物館?:讓殖民史現形,揭開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觀看思辨》!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10/21中午12點截止

  • 送出名額:2名(限寄送台澎金馬)

  • 活動方式:

  1. 贊助DQ滿額成為DQ VIP(月定期贊助100元或年度贊助1200元)⁣:贊助網址由此去

  2. 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DQ VIP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誰的博物館?》⁣:社團由此去

什麼是地球圖書館?

地球圖書館」是由DQ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