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廉的售價讓人難以抗拒 中國電動車大量進軍英國市場

過去一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已超過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又以「電動車」的成長幅度最高且最快。

由於中國早已掌握全球車用鋰電池的製造生產,這些中國出口的電動車,部分來自外國車商位於中國的製造工廠(如特斯拉),但中國本土電動車品牌也已逐步抬頭、開始外銷他國。

精確瞄準英國、歐洲未來10年內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中國製造」電動車憑藉低廉的售價讓人難以抗拒,也透過企業併購提高知名度,開始大舉「進攻」英倫市場。然而,其中的安全疑慮,以及對於當地製造業可能造成的衝擊,卻未受到任何阻礙與限制。

文章插圖

粗劣模仿的製車學徒,變成掌握資源的「電車霸主」

十多年前,當英國電視節目《頂級跑車秀》(Top Gear)主持人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看到英國設計車款Mini Cooper的經典外型,遭到中國汽車製造商「力帆」抄襲仿製時,曾經嘲諷地說:「這是我看過最可悲的東西。」

如今,可悲的學徒不僅一躍而成世界車業霸主,更可能藉著環環相扣的各種優勢,重重打擊曾經風光一時的英國汽車製造業。

中國製造、精確轉型,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

光是2023年第一季,中國出口車輛總數已達到107萬台——電動車約佔其中四分之一;若以這個狀態估算,至今年底,從中國出口的電動車,將可以達到130萬輛。

這當然是中國政府刻意為之的結果,當年在「中國製造2025」計畫中,已將「節能與新能源車輛」作為重點發展領域,透過大量補助與長期操作推動產業轉型;如今,中國不僅自產電動車,也自銷電動車,根據美國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全球電動車銷量有六成都是由中國國內購入使用。

「對中國而言,推動此類綠能產業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出口產值,跟氣候變遷沒什麼太大關係,」CSIS資深研究員馬佐科(Ilaria Mazzocco)說,「這十年來,中國關注發展高附加價值且高科技的產品,電動車就是最好的示範產品。」隨著英國政府目標2030、歐盟目標2035的淨零政策——全面禁止銷售新的汽、柴車,已發展完成的中國電動車,就這麼站上浪頭、來勢洶洶。

 

售價低廉是優勢,問題在於品質和品牌

SAIC(上汽)、BYD(比亞德)、GWM Ora(長城歐拉)、Chery(奇瑞)、Aiways(愛馳)、Geely(吉利)等中國車品牌,已展開佈局、陸續進入英倫市場。售價低廉,當然是中國產品的絕佳優勢之一,根據英國《電訊報》報導,最低定價甚至可下探8,600英鎊(約35萬台幣),遠低於其他進口品牌。且相較於美國針對進口電動車祭出的27.5%關稅,英國方面也沒有特別提高限制。

英國購車網站carwow民調指出,僅有約29%的英國民眾未來會考慮購買中國品牌車輛;但在該站的另一份調查中,則有67%的受訪者對於中國車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考慮購入中國車的理由,則以政治因素(37%)、品質考量(36%)為大宗;知名度當然也是一個問題,有28% 的民眾因為對於中國品牌不熟悉而卻步。

不過,許多英國消費者熟知的汽車品牌,其實早就已經隸屬於中國企業了。例如,《頂級跑車秀》主持人克拉克森近期在評論中盛讚的蓮花跑車(Lotus),就已納入吉利集團旗下,知名品牌富豪汽車(Volvo)亦然;源自英國牛津、土生土長的MG汽車(Morris Garages),現在則為上汽所有。就連造型獨特,辨識度超高的倫敦計程車(LEVC)也在浙江吉利手中。

電動車的資安疑慮,加上中國自帶的「不可信任」 

同時,電動車的資安問題也受到許多重視——而中國電動車的資安疑慮,更存在濃濃的陰謀恐懼。

去年,德國白帽駭客可倫坡(David Colombo)成功駭進全球各地13個國家、共25輛特斯拉電動車,遠端閱覽行駛紀錄,甚至掌控車門、車燈、音響開關,證明電動車數據後台與應用程式所存在的安全風險並非異想天開。就連中國自己也對滿街跑的特斯拉電動車有所顧忌,過去習近平視察成都時,或在去年北戴河會議期間,中國政府也曾禁止特斯拉車輛上路。

北京自己都這麼敏感了,其他國家同樣會對中國電動車所搜集的隱私資料有所顧忌。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保守黨議員凱恩斯(Alicia Kearns)就曾要求政府全面檢視內閣使用的車輛是否含有中國製造晶片,並稱現今多達半數以上的「車聯網」系統——來自三家中國公司:上海移遠(Quectel)、廣和通(Fibocom)、中國移動(China Mobile)——為「不可信任」。

無法預料的移動危險,在明也在暗的「中國影響」

凱恩斯認為,中國政府能夠「輕易取得首相的維安團隊資料,」並透過這些系統監控英國政府高層的各種國事行程。另一位保守黨議員,也是國防特別委員會成員的德拉克斯(Richard Drax)則補充:「每個政府單位都必須非常、非常小心,避免受到『中國影響』,不論這些影響是明或暗。」

奠基於英國的資安公司Parabellyx執行長波茲納(Alexander Poizner)此前也曾在公司網誌中特別舉台灣為例,說明電動車可能成為不定時的行走風險:「成千上百的車輛可以直接透過無線網路更新,想想這會有多危險。」他寫道,「如果中國使用惡意軟體,蓄意擾亂台灣交通,作為軍事攻擊的第一步,又該怎麼辦呢?」

文章插圖

綠能政策、淨零目標,最後反而摧毀國內產業?

除此之外,中國製造出口的電動車,對於他國的製造產業也將造成巨大衝擊。安聯集團(Allianz)在五月發布的一項報告中警示,中國在電動車業的領先地位已如此之大,一旦英國與歐洲在2030年開始禁售燃油車,可能出現「無法彌補」的差距。前任英國內政大臣巴特爾爵士(Dame Priti Pate)也呼籲政府放慢腳步,避免急於轉向電動車,以免利益良善的綠能目標,最終不僅讓中國得利,還扼殺了國內產業。

「我們的淨零政策必須符合國情,也必須在能源與技術方面都有所保障⋯以確保我們擁有國內的選項。而不是拱手將市場白白交給那些對我們造成威脅的國家。」巴特爾爵士說。曾任日產汽車營運長,被稱為「電動車教父」的帕爾默(Andy Palmer)也呼應,「英國的淨零目標比歐洲的野心更大,卻完全剝奪了國內產業的競爭優勢。」

安聯的報告中也建議,歐洲各國或可考慮讓中國品牌車輛在當地設廠、進行組裝,以作為在該國上市銷售的前提,保有一些掌控權。CSIS研究員馬佐科也說,如果未來電動車的製造生產,全部都在中國國內進行,歐洲也將面臨有如當年中國加入WTO後,美國部分產業所遭受的「中國衝擊」(China shock),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