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拍送來的意外驚喜:一隻新品種恐龍
1月底,《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一篇新研究中,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凱爾(Kyle Atkins-Weltman)表示,他在研究白堊紀晚期的威利安祖龍(Anzu wyliei)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個與威利安祖龍關係相近,卻截然不同的嶄新物種。
一開始,凱爾只是因為研究的素材不夠用,於是花了5,000美元(約等於新台幣15萬元),在網路上購買4個威利安祖龍的後肢化石,包括一根股骨、一根脛骨,以及2根位於腳踝與腳趾間的蹠骨。
收到骨頭後,他與研究夥伴首先確認,這幾跟骨頭屬於近頜龍科(Caenagnathidae)家族的成員。當時,符合化石的特徵、被發現的地區和所屬時期,唯一已知的物種就是威利安祖龍。而這些這些骨頭的尺寸,比一般成年的威利安祖龍小了不少,所以凱爾一開始認定,這些骨頭應該是來自幼年的威利安祖龍。
「安祖龍屬的標本非常罕見,在現有的文獻中,還沒有確定的幼年安祖龍標本,因此我們非常興奮,很期待可以透過觀察骨骼,更多了解這種生物的生長與變化。」凱爾提到。
沒想到,當他們以精密的儀器檢查骨骼內部,發現的結果卻完全顛覆最初的假設。透過骨骼的結構,他們發現化石的主人已脫離生長迅速的幼年時期,幾乎達到了成年的體型。換句話說,在凱爾眼前的這隻恐龍,並非他們以為的幼年威利安祖龍;而是另一種體型較小,且從未被發現的全新物種。
取個煞氣的新名字
今年28歲的凱爾表示,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在學生時期,就發現並命名一個新物種。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大發現時,「我感覺我的心跳漏了一拍。我當時在想,在我職業生涯的如此早期,這件事竟然真的發生了?」
經過思考,凱爾決定將新發現的恐龍命名為「Eoneophron infernalis」。其中,「Eoneophron」是希臘文詞語「eos」(黎明),與埃及禿鷹(Neophron)的合體,埃及禿鷹又經常被稱為「法老的雞」;「infernalis」則是拉丁文中的「地獄」一詞。
凱爾解釋,由於他一開始以為這隻恐龍是有「來自地獄的雞」(Chicken From Hell)暱稱的威利安祖龍,因此他也在新品種恐龍的名稱中,融入與威利安祖龍相關的元素。此外,凱爾以前曾養過一隻名為「法老」的尼羅河巨蜥,他也藉此名稱紀念以前的寵物。
Kyle Atkins-Weltman(@repkyle95)分享的貼文
▲另一張法老的黎明地獄雞的想像圖畫。
地獄雞?法老的黎明地獄雞?蛤?
看到這裡,你可能首先會對他們奇葩的名字感到困惑。
有著「來自地獄的雞」的威利安祖龍,於2014年在美國蒙大拿州的地獄溪(Hell Creek)被發現,屬於近頜龍科的一員。牠的外型酷似鳥類,有著羽毛、無牙的喙、長腿、巨大的腳和利爪,科學家推測牠可能屬於雜食動物,靠著吃植物與小型動物維生。
威利安祖龍身長約3公尺、高約1.5公尺、重達200至340公斤,為北美洲至今為止,發現最大帶有羽毛的恐龍之一。由於牠在地獄溪被發現,特徵又與鳥類相似,因此就誕生了「來自地獄的雞」這個奇特綽號。
至於這次新發現的「法老的黎明地獄雞」,同樣擁有羽毛、無牙的喙、長腿等特徵,並同屬白堊紀晚期的恐龍。不過,牠的體型較小,身高約90公分、體重約只有78公斤;此外,法老黎明地獄雞的腿部結構也與威利安祖龍不同。
凱爾說明,他們目前推測,法老的黎明地獄雞可能也是雜食性的動物,且可以透過攝取多種食物維持生存,因此在恐龍數量銳減的白堊紀晚期,仍然能夠維持族群發展。
更多新品種恐龍都在那,去找吧!
此次的新發現,除了讓大家多認識一種恐龍以外,也讓學界對白堊紀晚期的生態多樣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目前,科學家們對近頜龍科的物種仍不甚熟悉,「法老的黎明地獄雞」的發現,擴展了過往科學家對近頜龍科物種的想像,證明這種酷似鳥類的恐龍群體,可能有更多不同過往認知的「變化型」。
研究並推測,與法老的黎明地獄雞生活的區域附近,可能有多達3種以上近頜龍科動物。有了這次的發現,科學家將重新檢查過往被歸類為威利安祖龍的化石,「我們現在知道,當時西北方的美洲,有更多近頜龍科的恐龍生活。」
「我們的新發現證明,在白堊紀晚期,這個恐龍族群的生態多樣性並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