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短劇=動態PPT」霸道總裁、復仇宮鬥題材氾濫,越狗血觀眾越愛?

中國,每一分鐘除了會有60秒過去之外,你還可以用這時間,看完一集微短劇。

或許你會感到疑惑,一分鐘的劇有什麼好看?但在中國微短劇裡,短短60秒沒有前菜,只有甜死人的粉紅泡泡、氣死人的官場之爭、虐死人的失意與絕症等一次上桌的主菜。

根據中國數據平台艾媒諮詢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為人民幣373.9億元,預估2024年將突破500億人民幣。

沒什麼營養卻又令人欲罷不能、一集接一集看,主打「節奏快、劇情爽」的中國微短劇已吸引各類平台和資金的湧入。當微短劇玩出的新的市場機制、創造新的活路時,卻也在無形之中偏離了中國政府的「主旋律」。

文章插圖

微短劇的替代性爽感

2020年8月,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正式將網路微短劇納入影視作品分類中,並進行明確定義:微短劇是指每集長度在10秒到15分鐘之間的網路連續劇,也是繼網路電視劇、網路電影、網路動畫後,第四種被中國官方認可的網路影視作品型態。

不主打細膩的劇情鋪陳,而是有明確的主題和主線;比起精湛的演技,漂亮的臉孔才是重點;不探討深度議題,追求狗血與反轉才是王道。

微短劇之所以會迅速在中國爆紅,在於全劇遵照「15秒一個小反轉,30秒一個大推進,結尾10秒必留懸念」的公式。微短劇不只迎合了現代人專注力較低、時間較零碎的需求,且因拍攝時間與投資門檻都不高,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產出、快速回本,也誕生出「7天拍完,8天破億,10天財富自由」的商業神話。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智華認為,觀看微短劇可以讓使用者獲得「替代性滿足」,透過單刀直入的情節與直白的台詞,迅速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對於影視公司來說,微短劇的製作費只需要5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2萬)至8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350萬),相較於動輒百萬、千萬的電視劇與電影,能夠快速回本的微短劇依舊非常划算。

等不及而付費看下一集的觀眾,與迫不及待回收賺大錢的劇組,讓微短劇在供需之間,取得絕佳平衡。

當橫店變成「豎」店

當使用者只用零碎的時間追劇時,製作方也在與「時間」賽跑。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橫店影視城」,每天都有100多個微短劇劇組在橫店拍攝,而排隊籌備的劇組則有200多個,去年6月負責人許剛剛,才剛出租了橫店影視城內的大樓,並將其打造為微短劇拍攝基地,「隨著作品逐漸精緻化,劇組必定會對場景提出更高要求。行業變化很快,我們也要與時俱進,跟不上就賺不著錢。」

當微短劇以「手機」作為觀眾主要接觸的媒介時,比起將手機翻轉成「橫向」必須多一個動作的多此一舉,一開始便以抖音小紅書等主要戰場的微短劇,在籌備與拍攝階段便將螢幕構圖轉為「直式」,以符合手機平板的觀看習慣,而中國的用法將其稱之為「豎屏」,

當中國年輕人被冠上「豎頻世代」的標籤,微短劇也因更適合手機螢幕,讓直式的影片成為微短劇的主要呈現方式。

文章插圖

橫向影像會被直式影像取代嗎?

天津工業大學數位傳媒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副主任車傳鋒表示,傳統的橫向雖然更符合人類眼睛的視覺原理,但如果要短時間吸引目光,垂直的畫面最能達到廣告與吸睛的效果,使用上下構圖也能透過有限的資訊量,抓住觀眾的集中力。

但也因為直式畫面看久會不舒服,因此製作方才會把微短劇的片長設計得很短、用最短的時間創造劇情起伏最大的視覺體驗,

「傳統的橫式影片,劇情敘事節奏會有一個舒緩、激烈、舒緩的過程,觀眾也會產生興奮、放鬆的交替情緒。但在手機上看直式影片,由於螢幕面積小,一旦劇情變成舒緩,吸引力就會下降。」

「人是思維動物,儘管短時間被吸引住,但如果沒有獲得更好的體驗,當觀眾失去價值感的時候,就會覺得直式微短劇是一種很膚淺的東西」

直式影片的異軍突起,為中國觀眾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和敘事習慣,在零碎的時間內快速產生情緒共鳴,成為微短劇在中國爆紅的主因。然而,微短劇的興盛也讓許多人開始擔心中國的拍片生態會開始崩壞。

用3小時走完30小時的內容

2023年11月,一部名叫《黑蓮花上位手冊》的微短劇迅速爆紅,內容講述護國公庶女宋昭進入後宮後,一路往上爬的故事,是標準的復仇宮鬥劇。

根據《海克財經》報導,本劇共120集、單集長度約1.5至2分鐘,若將全劇換成3小時的影集來看,女主角宋昭8分鐘時入宮,16分鐘時封才人,20分鐘時勝過與之結怨的李昭儀,30分鐘時反轉巫蠱案,1小時設計殺死嫡母,1.5小時殺死嫡姐,不到2小時便殺死父親護國公並被封為宋嬪,結尾時鬥倒寵妃宸妃並發現了皇后的陰謀。

如果以同為宮鬥劇的《甄嬛傳》相比,《黑蓮花上位手冊》只用了3小時就拍完了《甄嬛傳》30小時的內容。

文章插圖

劇情越俗,觀眾越愛

拍給男生看的作品稱為「男頻」;反之則稱為「女頻」,而在微短劇的市場中也立下了,男頻短劇要紅就必須撒錢、女頻短劇則是要有霸道總裁且無條件寵愛女主角的規則。投入微短劇市場,擔任編劇一年的夏夏(化名)很快就摸清了觀眾想要的「爽感」是什麼,

「微短劇沒有什麼深度邏輯,只要不停反轉就好。」

影視專業畢業的的梁琪(化名)在跳入微短劇的世界後,受到的第一個衝擊是團隊告訴她寫劇本不需要邏輯,「你不能去細想什麼人物動機,因為一旦想了就一個字也寫不下去。」

而大量的男性視角也讓編劇們痛苦不堪,「女頻劇裡,男主角不管是身分地位還是能力,都一定要比女的厲害,才能幫她解決所有問題;虐戀題材裡,女主角除了流產還可能變殘廢,不然就是爸爸被弄死,但女主角還是會愛這個男的。」

此外,微短劇的片名不能使用過於含蓄的名字,而是要用《離婚後被三個大佬哥哥寵上天》、《女總裁的神級保鏢》這些單刀直入,一看就知道劇情的名字。

不同於一邊苦笑一邊自嘲「寫微短劇是在背叛自己智商」的編劇,也有許多人認為拍攝微短劇只是為了混口飯吃,無須高尚的理由。

微短劇=網路小說的動態PPT

拍了20年的電視劇,近年轉型拍微短劇的導演王亮(化名),現在一年內可以拍攝至少十部微短劇,而他表示微短劇不僅拍攝節奏要快,劇情推進也要快,例如女主角回家後開始脫外套、放包包,然後坐在沙發上,一般的影片可能要拍15秒,「但是微短劇只能拍3秒,女主角開門、腳部特寫、坐下來,這樣就結束了。」

王亮將微短劇的呈現方式稱之為——網路小說的動態PPT。

不同於觀眾主動去調速的「倍速播放」,微短劇的加速度是直接省略所有動作的「去蕪存菁」,醞釀的哭戲、垂死的掙扎、精心編排的武打,全都變成了多餘,

「如果讓你去看一個女演員的特寫,你看到她10秒還哭不出來,你肯定就滑走了,觀眾的時間是很寶貴的。」

「抖音能有什麼藝術價值?」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2020年初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共有5328間影視註銷或被吊銷登記,大量的劇組也被迫停工。因此,王亮也坦承新冠疫情對影視產業的影響很大,導致疫情過後大家都一股腦地往能賺錢的地方鑽,

「說實話,微短劇跟藝術沾不上邊。但抖音能有什麼藝術價值?不要動不動就說自己是藝術家。我們頂多就是個工匠,但是匠人要有匠心。」

導演王亮強調微短劇的目的即是主打白日作夢、提供觀眾情緒價值,拍十部微短劇只要有兩部爆紅,基本上就能賺錢。而目前,微短劇主要靠著會員付費解鎖新集數、廣告置入、電商帶貨作為主要盈利模式,然而隨著微短劇的內容不斷秀下限,也開始觸碰到中國政府那一條最低的「道德底線」。

文章插圖

下、下、下、下、下

2023年11月18日,微短劇《黑蓮花上位手冊》上架五天後,馬上被抖音、快手、微信等中國社群媒體下架,中國官非給出的原因是:「宣揚極端報復,以暴制暴,混淆是非,描繪人性的邪惡」。

其實早在2022年,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已展開「網路微短劇專項整治」,但此次的大刀闊斧也可能是因為《黑蓮花上位手冊》在上架24小時內,創下975.2萬次觀看、會員儲值突破人民幣6000萬元(約新台幣2.64億元)的記錄,才會成為中國政府率先開刀的對象。

《黑蓮花上位手冊》的樹大招風,儼然成了中國政府殺雞儆猴的官方箭靶。

包括一夜暴富、不正當男女關係、色情低俗等有違「社會風氣」的題材,皆被列為下架的黑名單。自2024年6月1日起,中國各平台推出的微短劇都必須送審並持有許可證、才可上線,這也代表中國微短劇的熱潮勢必要面臨轉型

逃出中國,化身ReelShort

2023年8月,一部講述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化身為可愛女孩,與帥氣的中國男子踏上回家之路的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受到中國媒體的讚譽,然而,以微短劇展現的大情懷、主旋律的表現手法依舊只是少數。

因此當中國微短劇市場逐漸飽和、競爭越加激烈時,一些不堪中共審查的人選擇轉赴海外。2023年11月11日,中國微短劇應用程式「ReelShort」超越TikTok,成為App Store應用商店最受歡迎的娛樂應用程式。

根據聚合資料 AI 公司data.ai的數據,ReelShort的全球下載量超過了2400萬次。微短劇搬到美國,即使主角成都換成了外國演員,微短劇的本質依舊沒有變,例如「霸道總裁愛上我」這類數十年前就活躍在國小抽屜內的文情小說題材,直至今日依舊受歡迎。且不只是美國,去年10月中國企業也轉向投資日本市場推出「TopShort」應用程式,希冀能複製微短劇在中國的成功。

微短劇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新的觀影模式?當有人批判「微短劇只是以利潤為導向的生產模式」時,也有許多人相信微短劇的未來,天津工業大學的車傳鋒表示,

「真正好的影視作品,是能讓人反思的,這種反思和共鳴才是這個作品存在的價值。」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