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漫畫家遠藤達哉創作的日本漫畫《SPY×FAMILY間諜家家酒》中的角色安妮雅,一個擁有讀心術的超能力少女。但 9 張圖片中,只有「右下角」拿著刀叉的安妮雅是遠藤達哉親自繪製的,其他全部都是在專門分享AI生成圖片的社群平台Civitai,以「安妮雅」為題的AI創作圖片
雖然她們都是安妮雅,卻也不是真正的安妮雅。
「我無法判斷這是人還是 AI 畫的」
過去,喜愛動漫作品的粉絲們會將自己繪製的臨摹或是同人作品,上傳至社群媒體;現在,除了在社群平台上切磋技藝,網路也成了相互交流「指令」的地方。
為了調查AI生成圖片是否侵犯了日本動漫的版權,日本媒體《日經新聞》分別在Civitai、PixAI.Art以及海藝AI(SeaArt AI)等AI生成網站,搜尋了包括《寶可夢》、《航海王》、《鬼滅之刃》等13部球熱門動漫作品的主要角色名字,發現 9萬張圖片中,約有2500張與原作動漫非常相似的圖片。
皮卡丘——這不只十萬伏特
《日經新聞》將這些皮卡丘的圖片與官方網站上的圖片進行比對,發現許多AI生成的圖片可能會損害品牌的形象。例如,使用皮卡丘的臉,身體卻換成其他生物,或是換成人類女性的身體;也有許多皮卡丘被AI生成圖片,設計成持有槍枝或武器的圖片。
《航海王》——被移花接木的魯夫,還是魯夫嗎?
同樣在去年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航海王》,主角魯夫則是因為其英雄形象深植人心,因此AI魯夫很常「被化身」為美國超級英雄,如蝙蝠俠和蜘蛛人。
給你方便,不是讓你隨便侵權
只要輸入文字指定,AI就能生成一張使用者心中所想像的圖片,但也因為AI生成器的方便,讓「侵權」二字成為動動手,就有可能觸法的灰色地帶。
《日經新聞》分析了2500張侵權的「AI動漫」,發現九成的圖片幾乎都直接使用了動漫主角的名字作為指令(Prompt),有些則是會加入動漫作品的名字,代表使用者是有意識,使用AI生成跟原作相似的圖片。日本律師田邉幸太郎表示,「如果角色名稱出現在提示語中,很容易被認定為侵害版權。」
因Civitai、PixAI.Art、海藝AI(SeaArt AI)的網站伺服器皆設立在日本境外,因此當《日經新聞》聯繫相關窗口時,Civitai負責人表示,「我們十分尊重智慧財產權。將依據美國法律,採取必要的措施並實施調查,包括刪除侵權內容、封停多次侵權的帳號。」其餘兩個網站,則未作出任何回應。
如何判斷侵權?
2022年,自AI生成器橫空出世以來,利用人類的著作物訓練AI,或是直接生成自己的作品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直至今日依舊是難解之題,甚至是法律與科技間的攻防戰。
目前,日本對侵害版權的判斷標準為:「相似性」,即特徵表現是否相似;另一個則為「依據性」,即是否直接參考現有作品。使用者可以自由在個人電腦生成AI圖片,但如果內容與現有作品過於相似,將其發布、分享到網站便可能構成侵害著作權或是版權。
日本電氣通信大學教授渡邊惠理子表示,「盜版網站上刊登的內容可能已被用於生成式AI的學習,」
「如果政府繼續允許人們濫用生成式AI,著作權擁有者所處的環境,只會不斷地惡化。』
等等、那同人誌的二創就ok嗎?
按照日本的《著作權法》,原則上任何的二次創作皆屬違法,只要未經作者同意擅自改編,即會構成侵害「翻案權」與「同一性保持權」;在沒有創作性的情況下,模仿、臨摹動漫的場面,也會構成侵害「複製權」;如上傳至網路上,則是侵害「公開傳輸權」。
然而,長年以來,日本動畫與同人二創可以說是「共生互利」關係。因為除了任天堂與迪士尼會積極申請專利、保護自家版權、杜絕一切非原創的作品,大多數的日本出版社並不會「主動追究版權責任」,而是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並不會趕盡殺絕,而是將二次創作視為粉絲自掏腰包,能夠為自家作品打響知名度的自發性宣傳。
多數的同人二創都是基於粉絲之於原作的「愛」加上自身的「畫工」所創作出的作品。只做少量販售、平面物品販售、不盜印官方圖,成為同人圈之間的潛規則,以愛與尊重為前提,也讓同人次文化成為日本特有的「版權灰色地帶」。
全球首例 AI 侵權在中國
截自2024年8月,日本國內尚未出現因AI侵害著作權或版權而對簿公堂的例子,但根據中國《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中國某人工智慧公司,提供具有AI生成繪畫功能的網站「Tab」(化名),只要輸入「生成一張超人力霸王」或是使用付費加值服務,就能額外生成「超人力霸王合成美少女戰士」等圖片,且生成出的AI圖片形象幾乎與原作毫無二致。
因超人力霸王著作權人「圓谷製作株式會社」與中國代理商簽訂授權與維權權利,因此在今年2月,廣州互聯網法院判定「Tab」網站侵害原告(中國代理商)享有的複製權和改編權,最終賠償經濟損失1萬元人民幣。
這起官司不只是全球首例,AI生成式服務侵害他人著作權的生效判決,也凸顯出日本的軟實力已成為——版權侵害與機器人學習的天堂。
日本,機器人學習的天堂
根據日本動畫協會的《2023動漫產業報告》,全球發行的動漫市場價值接近3兆日圓(約6597億新台幣),生成式 AI 的快速技術進步,已對日本動漫產業構成了威脅。
但對於缺乏本土AI巨頭的日本來說,比起排斥與立法規範,日本政府的態度反而是先擁抱AI的到來。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副教授松尾豐認為,近年之所以有越來越多AI公司來到日本設立亞洲辦公室,一部分是因為日本人口老化嚴重,未來勢必需要AI與機器人的幫助,加上日本企業也自知需要快速提升AI能力,使得日本對AI的接受度非常高。
但松尾豐也指出,許多AI公司來日本的原因,看準的是日本寬鬆的《版權法》,因為在日本,只要不違反著作權法,即可在不經著作權擁有者同意使用下,訓練生成式AI模型,
「當其他國家都在制定更嚴格的規範,限制該如何訓練AI模型時,只有日本的版權法依舊寬鬆。」
Japan has become a machine learning paradise. https://t.co/uUWMvRmULX
▲2023年,Meta AI執行長楊立昆(Yann Le Cun)在X平台上「稱讚」,日本是機器人學習的天堂。
為什麼政府允許人類的創意被竊取?
今年2月,日本文化廳公布「關於AI與版權」的草案結果,其中納入了來自個人、業界團體、企業等73個單位提出的近2.5萬條意見。草案指出,多數的意見主要集中在,日本政府應建立一個機制,讓著作權擁有者能根據自身意願,選擇是否同意讓AI學習,抑或是限制研究特定創作者的作品。然而,此草案並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決定。
今年7月,日本文化廳發布「AI和版權指南手冊」,上面並未針對AI生成技術的使用者予以規範,而是列舉該如何防止他人爬蟲(web crawler))、收集人工智慧數據,以及當著作權被侵犯時,該如何請求賠償等措施。且至今,日本也尚未修訂任何《著作權法》。對此,日本動畫電影文化聯盟與日本漫畫家協會,皆對AI生成技術的無法可管感到擔憂,
「政府應尊重著作權,無視創作者個人的意願,只會導致文化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