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年輕人間掀起的躺平浪潮,似乎演進到了新的階段。從早到晚除了吃飯,便是縮在被窩、沙發上,過著低能量生活的「老鼠人」,已經成為中國Z世代最新推崇的生活方式。
不用成功沒關係,我只想好好躺下休息
「沒事幹再休息一會兒,睏了回床上躺會,躺著躺著不知道啥時候睡著了。」今年2月,一位抖音網紅分享了她的慵懶生活,幾乎整天窩在床上滑手機,晚上7點才吃上第一餐的一天、半夜才拆放了一週的包裹,並在短影音中自嘲是「國內老鼠人實錄」。這一系列的短影音,成為中國「老鼠人」風潮的起點。
老鼠人指的是不追求成功、避免與他人社交且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一種慢節奏生活方式。「我們厭倦了強加給我們的精緻、快節奏、高效的生活方式,我們只想隨地大小躺的生活。」一則熱門評論精確點出了老鼠人的心態。
一位林姓女子就向媒體表示,她居家辦公、避免與同事不必要的交流,三餐靠外送解決,週末也不出門在家睡覺和玩遊戲,「我們活著不是為了給人家留下深刻印象,過得舒服就好了。」在社會上追求成功與社交互動不再是許多人的生活準則。
6個年輕人1個失業,中國Z世代選擇躺平面對
從2021年前後,中國Z世代便開始出現拒絕勞累、恬淡生活的躺平浪潮,老鼠人可說是這種躺平文化的延伸。這一部份也與當地年輕人越來越艱難的求職環境不無關係。早在去年7月,中國16歲至24歲的失業率就達到17.1%之高,相當於6個年輕人中就有一人失業,是整體失業率的三倍以上。
「老鼠人現象反應年輕人普遍的『社交退縮』趨勢。」《南華早報》引述一位社會工作者的說法指出,「這是遭遇挫折後的一種被動應對機制。年輕人透過減少社交接觸、簡單生活來恢復元氣。」
事實上,這種減少社交與精力消耗的趨勢,並不是中國年輕人獨有的現象。近幾年在歐美Z世代間掀起的安靜離職、蝸牛女孩等浪潮,儘管更著重在職場,背後都有著相似的核心:慢節奏生活、不要過得那麼累。
職涯教練艾德維塔.帕特爾(Advita Patel)認為,這種趨勢是Z世代年輕人感到疲憊、幻滅,以及對討厭又累人的就業市場的一種無聲抗議,
「這不是懶惰,是對生活及人生發展深感疲勞,選擇低能量生活很自然成為一種保護心理健康的方式。」
專家:適當躺平有助身心健康,但不要宣傳
當個老鼠人短期或許是恢復精神的好辦法,但太過沈溺其中可能會帶來負面作用。外媒《財星》就指出,當老鼠人不會解決實際的問題,把頭埋在沙子裡太久後,可能要面對比原先更為艱難的環境。
心理治療師埃洛伊.史金納(Eloise Skinner)還建議,不要在網路上宣傳「老鼠人」或「躺平」,將來求職時人資很可能認為這種心態與公司文化相背,進而影響獲得工作的可能性。
不過史金納(Eloise Skinner)也指出,Z世代才剛踏入職涯,確實可以抽出一些時間休息,並藉由這個機會重新認識自己、釐清自己熱情所在、關心及想要解決的問題,對從規劃未來方向到具體的找尋工作或實習機會都有助益。
「你不需要一下搞懂所有事,不要用別人的進度來衡量成功。」史金納強調,
「最重要的是記得:你沒有落後、你不是輸家、你也不孤單,但你確實需要邁出腳步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