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上班傷心又傷身?研究證實:壓力荷爾蒙、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上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黃 嬿 

上班族與學生難免會有週一症候群,由於對工作與求學的要求擔憂過度,這一天感覺特別心情低落提不起勁。這種微小的情緒變化長期下來是會影響健康的,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經歷週一症候群的人,體內壓力荷爾蒙過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文章插圖

每週都是藍色星期一

「藍色星期一」 (Blue Monday) 英文通常指一月第三個星期一,經歷一年最後一個月享樂後,一月回歸日常生活的收心壓力,又適逢深冬時刻,歐美文化這天認為是一年最令人沮喪的日子。現在這個詞用在每星期的週一。

先前有人力銀行調查,每個星期一是人們投履歷的高峰期,反應這一天大家對現有工作的動力普遍最低。日本一篇針對憂鬱星期一的研究發現,日本男性週一自殺率明顯高於其他日子,尤其「生產年齡」人群,顯示工作週結構的隱性影響。

研究:星期一對心臟不好

但這種低落情緒不只上班族與學生有,且長期下來對健康是有負面影響的。最近刊登在《情緒障礙期刊》的研究,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分析參與英國老化縱向研究 (ELSA) 的 3,500 多名老年人數據。研究發現,無論工作狀態如何,星期一都會帶來長期的生物壓力,影響心臟健康

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 (HPA),負責調節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長期升高會導致高血壓、胰島素抗性和免疫功能障礙。研究追蹤兩個月的頭髮樣本皮質醇,結果發現與一週其他日子感到焦慮的同齡人相比,週一焦慮的老年人皮質醇高23%,星期一也與心臟病發作率大增19%有關,而且即使退休者也一樣,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壓力不單純是工作造成。

文章插圖

退休後也逃不過星期一壓力

雖然研究指工作日皮質醇高於週末,但這項研究首次證明週一特別容易造成干擾。研究發現,就算退休者也有壓力升高現象,代表一週開始的社會節奏,會讓人感到壓力,深深影響人類的生理機能,並帶來持久的健康風險。

研究作者表示,星期一就像「文化壓力放大器」,對老年人來說,一週轉變會引發生物級聯效應,並持續數月,這與工作無關,而是星期一在壓力生理學根深蒂固,即使在職業生涯結束後依然如此。

研究強調慢性壓力荷爾蒙失調,會造成長期心血管風險增加,應對週一特有的壓力,或許能為老年人群對抗心臟病開闢新的策略。而對所有年齡層的人而言,嘗試改變週一的刻板印象,不要想成壞日子,把這一天當作新的開始,正面思考,並在這一天減輕工作量、安排運動、下班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幫助轉換心情,以積極心態面對星期一。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