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晚上十點睡覺對你的小心臟比較好

「晚睡對身體不好」是人人皆知的概念,但現在,英國有一份研究指出,早睡其實也沒多棒,對心臟最好的睡眠時間,或許是在晚上 10點至 11點之間。

文章插圖

別太早,別太晚,最好是10點

晚睡對身體不好?老生常談,但現在一篇研究指出,早睡其實也沒多棒,因為人體或許有一個最棒的入睡時機,不要太早、但也不要太晚,最好是在晚上 10點至 11點之間——至少對心血管系統而言是如此。

8萬8,026名受試者

這份來自英國的研究,於上周二(9)時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數位健康》(European Heart Journal – Digital Health)上,其中運用了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內共 8萬8,026名受試者的數據。

這些人都是在 2006年至 2010年間招募的,研究探討了他們在接下來 5.7年中,是否有發展出心血管疾病——此前,他們都沒有相關問題,也沒有睡眠失調。

考量各種差異因素

在研究過程中,受試者必須配戴智慧型裝置 7天,好了解他們晚間入睡的時間,除此之外,實驗數據也會考量到年齡、性別、吸菸狀況、睡眠時間、睡眠不規律的狀況、有無糖尿病、血壓、社經地位等變因。

文章插圖

3.6%受試者最終罹患心血管疾病

最終,研究結果顯示,8萬8,026人之中有 3,172人,也就是 3.6%的受試者在近 6年的時光中罹患心血管疾病,其中入睡時間或許是個影響因素。

因為和晚上 10點至 11點入睡相比,11點至 12點入睡的罹病風險增加了 12%;10點之前入睡增加了 24%;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風險則增加了 25%。

因為日光能重設生理時鐘?

英國醫療科技公司「Huma Therapeutics」研究領銜者,同時也是本次研究共同作者之一的普蘭斯(David Plans)指出,之所以 10點至 11點入睡對身體比較好,其中有個可能性是,早睡或晚睡都會導致人體錯過一些重要的時間點,例如日光便能夠幫助身體重設每天的生理時鐘。

而如果長期作息都不正常,「行為與生理時鐘的紊亂將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而且可能傷害血糖的調節功能,這兩者都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女性獲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進一步的性別分析則發現,女性獲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可是具體原因仍不清楚,不過研究共同作者之一普蘭斯指出:「內分泌系統對生理時鐘紊亂的反應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又或者,受試者的年齡較大,或許也是個干擾因素,因為女性在停經後心血管疾病風險會增加,也就是說,或許男女之間的關聯性強度並不高。」

文章插圖

只關注睡眠時長跟入睡時間點

事實上,這份研究本身尚無法直接證明早睡或晚睡對心血管疾病的發展確實有關,因為睡覺時間可能和其他健康狀況或行為有關,例如在熬夜的時候飲酒,便有可能造成心臟疾病風險。同時,這份研究也沒有深入探討參與者的睡眠品質,只關注睡眠時長與入睡的時間點。

研究有其侷限性,還得再深入了解

另一方面,這份研究本身也存在侷限性,因為近 9萬名受試者的年齡都處在 43至 79歲,其中女性比例偏高,為 58%,而且英國生物樣本庫的參與者主要都是白種人。

普蘭斯指出,他們尚需要更多的受試者,才能進一步了解並檢視這些證據,而且目前證據仍不充足,所以無法為大眾制定出一個特定的正確睡覺時間。

總之好好睡覺很重要!

不過無論如何,這份研究至少再度證明了好好睡覺的重要性,「大家常常假設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是基於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 influences)」,普蘭斯說:「然而事實上,生理時鐘(circadian)的紊亂對心血管系統造成的行為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