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旁的寶寶被布條捆住 4/25這天的地球24小時

首圖故事:用布條捆住的小寶寶躺在衣物中...

文章插圖

希臘

21天大的難民小寶寶被包緊緊躺在衣物中,這裡是距離馬希交界處不遠的伊多梅尼。

許多爸爸媽媽們習慣用「襁褓」──用毛毯把嬰兒手腳裹起──來讓寶寶冷靜和防止號哭的方式,一直被當成理所當然的常識,但現在整形外科醫生就警告,這種照顧嬰兒的方法不只妨礙小朋友發育,還有可能因為裹得太密實,讓小朋友「過熱」而提高致死率。

延伸閱讀:《我不要當「寶包」 醫生警告毛巾包裹有礙嬰兒發育

文章插圖

烏克蘭

32歲的車亞斯基夫(Roman Chernyavskiy)站在已被拋棄多年的家中,這裡是普里比亞特(Pripyat),多年前的核災發生後所有居民被強制撤離。4月26日時,是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的日子。

1986年 4月26日,烏克蘭普里比亞特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爐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並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放射性塵埃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廣島原子彈的 400倍以上。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

普里比亞特位於前蘇聯烏克蘭基輔州靠近白俄羅斯邊界的地方,因位處於 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的疏散區內而成為被廢棄的城市。在事故發生前人口約 49,400人。災民受訪時曾說到:「我們落腳普里比亞特的那天開始,我們就沒想過要離開,放眼望去都是玫瑰和果樹,我們還能在河中抓魚,在林中採蘑菇,這裡就像是為我們打造的地方。」

文章插圖

白俄羅斯

孩童復健中心內,住在車諾比幅射區內的小朋友正接受物理治療。

1986年震驚全球的車諾比事件至今已過 30年,但當年的核災景象、後續居民健康問題以及學界對輻射的討論仍讓這起事件不時躍上每個人的心頭,隨著車諾比事件屆滿三十周年,不少學者分享了他們對核災的看法,更有攝影師直接走訪災區,令他們意外的是,罕無人跡的市鎮周遭開始出現許多動物的身影。

延伸閱讀:《車諾比核災30年過去 無人煙隔離區內現生機

文章插圖

烏克蘭

士兵站在紀念碑前,悼念核災中喪生的消防隊員和工作人員。

文章插圖

蒲隆地

卡拉盧札將軍(General Athanase Kararuza)的車內一片血跡,他與妻子送孩子上學後遭到不明人士槍殺身亡,目前仍未有組織承認是他們所為。

蒲隆地戰亂超過一年,流血衝突越演越烈,引起國際組織的擔心。日前非洲聯盟表示他們將派出 5千人的維和部隊到當地協助,但蒲隆地政府直接表示非洲聯盟如果真的派軍,他們會當成「侵略部隊」處理。目前最新進度是,維和部隊已經放棄到蒲隆地幫忙。

延伸閱讀:《敢來就當入侵 蒲隆地拒維和部隊入境

文章插圖

蘇丹

蘇丹人民解放軍反對派(SPLA-IO)的指揮官杜歐(General Simon Gatwech Dual)抵達南蘇丹當地機場時,朝支持者們揮手,報導指出,杜歐現身南蘇丹是相當重要的象徵,顯示出南蘇丹確實邁向和平之路。

2011年獨立的南蘇丹,隨即又陷入混亂內戰中,2013年12月中時,南蘇丹的現任總統基爾表示,效忠前副總統馬查爾的軍方想篡位,當時總統基爾就下令首都朱巴(Juba)地區從傍晚到清晨都進入宵禁狀態。

由於衝突的雙方不只與政治團體相關,現任總統基爾所屬的丁迦(Dinka)族,和前副總統馬查爾所屬南蘇丹的努爾(Nuer)族,都牽涉其中,所以這場政治衝突也演變成大規模的種族紛爭,此外,因為南蘇丹境內各處有自擁兵力的民兵組織,這讓紛爭衝突更加混亂。

截至 2015年,2013年開始的內戰奪去上萬條人命,並造成 160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延伸閱讀:《他倆同意就能救10萬人 南蘇丹簽署和平協議

文章插圖

敘利亞

剛從戰區撤出的小男生看著攝影記者,他與其他人所待的法阿(Foua)和克弗拉亞(Kefraya)位在伊德利卜省,這兩處市鎮由反政府軍把持。

敘利亞和談仍持續進行中,但政府軍間歇性攻擊反政府軍讓協商形同破局。日前反政府軍表示,他們無法在這種情況下持續和談,同時也強調如果敘利亞政府不打算籌組過渡政府他們將拒絕重回談判桌。

延伸閱讀:《政府軍空襲大城 敘利亞和談形同破滅

文章插圖

伊拉克

巴格達市區內,士兵與民眾聚集在一輛放置炸彈的車旁議論紛紛。伊拉克與敘利亞同樣受到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肆虐,導致數十萬的民眾被迫離開家園,同時也引爆了全球論戰,討論該如何對付伊斯蘭國,而伊拉克城市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被打下?美國又是怎麼看這次的事件?

延伸閱讀:《關於伊拉克危機你該知道的6件事

文章插圖

中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當地,民眾聚集在茶園中做瑜珈,藉此推廣當地的茶葉文化。

延伸閱讀:《春天找好茶 茶園美景特輯

 

文章插圖

德國

漢諾威當地,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正體驗虛擬實境眼鏡,一旁是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報導指出,歐巴馬出訪盟國 6天,德國是他的最後一站,這兩位領導人希望讓仍在磋商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TTIP)恢復生機。

2015年10月,德國街頭出現 25萬名示威民眾,他們高呼口號反對歐盟即將與美國簽訂的協定,究竟什麼是TTIP,為什麼 25萬德國人要上街反對?

延伸閱讀:《都是美國的陰謀 德25萬人上街反TTIP

編註:在地球 24小時的文章中,讓你迅速掌握世界正發生哪些大小事。意猶未盡的朋友,歡迎點選左欄的「地球 24小時」看更多!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