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orange非彼orange 你在說的是水果還是顏色?

在講英文時,你有注意到不管是水果的「橙子」、或是在講顏色的橙色,他們都被稱為「orange」嗎?到底當年人們是因為這種水果的顏色跟橙色很像,才決定把它命名為橙;還是因為橙子這種水果的顏色太過突出,往後類似的色彩才被稱為橙色呢?(覺得被這段話搞暈了嗎?沒關係,小隊長也是)

文章插圖

它一開始是橙樹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orange」一字源於梵文的「nāranga」,指的是橙樹。這個字隨後在波斯語中變成「nārang」、在阿拉伯語為「nāranj」(苦橙)——如果你會一點西班牙文的話,或許會注意到西班牙文的「橙」就是「naranja」,在義大利文中則是「arancia(橙子) / arancio(橙樹)」。網路媒體Atlas Obscura便指出,這個情況其實反應了歐洲中世紀,伊斯蘭帝國一度擴張到西班牙、義大利南部的情況。

從nāranj到orenge

隨著這個字的演變,該字開始直接指涉果實本身,而不是橙樹。當時古法語將阿拉伯語的「nāranj」演變為「pomme d’orenge」(橙樹上的果實),或是直稱為「orenge」,在 13世紀的中古英語中,這個字則被以「pume orenge」採用,《衛報》則指出,雖然「orenge」在當時被用作形容詞,卻跟顏色沒有關係,而是被用來形容橙皮苦澀的味道。

要到17世紀才普遍起來

事實上,在當時的歐洲社會,「orange」一字鮮少被拿來描述色彩,要一直到 16世紀初期,才開始出現把「orange」當作顏色使用的說法。而著有《談談色彩》(On Color,暫譯)的卡斯鄧(David Scott Kastan)與法欣(Stephen Farthing)指出,一直要等到 1660年代-1670年代,這種用法才越來越普遍。

所以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橙」變成一種色彩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橙子。

文章插圖

來自亞洲的「金蘋果」

16世紀初期,在葡萄牙的貿易商把來自亞洲的橙子引入歐洲時,對這種水果感到陌生的歐洲地區一開始會稱它為「金蘋果」、「中國蘋果」。而在接下來數十年,當橙子在市面上越來越普及,「orange」才開始同時被用來指稱顏色、水果。

先有果才後有色

從這樣的變化,我們也不難理解很明顯是先有orange這個水果(橙子),人們才會拿orange來形容與之對應的色彩(橙色)。

這個以前叫黃紅色

也許你會好奇,那在「orange」的用法普及前,人們又是怎麼形容橙色呢?根據古英文的記載,人們過去是稱之為「紅-黃色」(geolurēad),或是乾脆就叫它紅色。

舉例來說,在 1390年代,當英國中世紀詩人喬叟(Geoffrey Chaucer)在穀倉前的院子看到一隻橙色的狐狸時,便是這麼描述狐狸的顏色:「(牠的)顏色介於紅色和黃色之間。」

文章插圖

其他蔬果表示:

這時候也許你又想問了,為什麼是橙色(orange)?而不是南瓜色(pumpkin)、柿子色(persimmon)或胡蘿蔔色(carrot)呢?

以南瓜、柿子等蔬果來說,最廣泛的推測是時間問題。意即早在這些蔬果在歐洲社會普及起來前,橙色就已經是很常見的用法了。

以前胡蘿蔔不是這個顏色

至於胡蘿蔔在 16世紀由荷蘭農夫改良栽種前,並不是橙色,而是紫色的。而荷蘭農夫當年會這麼做,有一說是為了向當時的荷蘭王室奧倫治-拿索王室(House of Orange-Nassau,荷蘭語為Huis Oranje-Nassau,編註)致敬,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只是都市傳說。

編註:其實奧倫治-拿索王室的「Orange」一開始跟水果、顏色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指今日法國南部小鎮奧朗日(Orange),其舊稱為「Aurenja」。但時至今日,這段過往也讓橙色成為了荷蘭的代表色。

文章插圖

類似情況不少見

回到orange一字的演變上,無論如何,這樣的變化也許並不令人意外,畢竟除了紅、黑、白、藍、綠這類完全就只是用來形容顏色的字彙,一旦碰到越來越多樣的顏色,我們總會使用水果、花等物品,透過譬喻或組合字的方式,以此形容相對應的色彩。

所以就像胭脂色、萊姆色、祖母綠一樣,「橙色」不過是好幾百年前就約定俗成的一個字詞,到現在對我們來說,也就是理所當然的存在了。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