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生蠔造成丹麥生態危機 中國:交給我們

丹麥現在正在苦惱該怎麼解決在海岸蔓生滋長的外來牡蠣,卻意外在中國引發廣大迴響。

文章插圖

太平洋蠔在丹麥的生態危機

今年 4月底,丹麥大使館在微博po了一則〈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文章,描述非丹麥原生的太平洋蠔(Magallana gigas,俗稱Pacific oyster)來到丹麥後,因為沒有天敵的緣故,使得數十年來在丹麥海岸「無法無天地」生長。

不僅造成泳客困擾,就連丹麥原生種的生存空間也受到嚴重排擠,雖然當局不是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卻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解決之道,可說為海岸線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

這幾年迅速激增

丹麥貝類研究中心的主管教授彼得森(Jens Kjerulf Petersen)指出,這個現象在丹麥西南岸,靠近瓦登海的淺海濕地尤其嚴重,至少有 500噸的太平洋蠔在那蔓生滋長,他說:「我們可以說在這 4-5年間,牠們以非常快的速度激增。」

文章插圖

目前無解的難題

有鑑於太平洋蠔的殼對鳥來說實在太厚,只有人類才有辦法敲開,丹麥大使館在文中表示他們只能鼓勵大家「多吃生蠔」,卻只獲得當地人很冷淡的迴響。因此他們現在除了「調查和評估」,也還沒找到有效的解決方式。

中國網民討論熱烈

結果這件事情立刻在微博獲得熱烈回應,有的網友開玩笑說要「幫丹麥把生蠔吃到絕種」,也有人打趣地回應丹麥應該要提供「吃貨簽證」,讓大家能更方便到丹麥幫忙「解決生態危機」。

甚至有旅行社看準商機,推出「吃蠔先遣隊」行程,而且完成旅行的人還可以獲得認證書一張。

發展成認真的商業互動

ㄧ切也從網路間的湊熱鬧轉變成有點認真的商業互動。阿里巴巴集團便表示,他們已經和杭州市的海關接洽,希望可以討論出讓外國牡蠣進口到中國的方法。該集團旗下的購物網站天貓網也在上周五(5)拜訪丹麥外交官,討論要如何打擊「異國軟體動物的襲擊」。

文章插圖

有收到請求  但是得再評估

丹麥大使館也向BBC表示,他們確實有收到一些網路公司跟他們提出「正式合作關係」的請求,也的確有考慮出口牡蠣事宜,只是「還是有些實務問題必須被考慮在內」,像是中國的食安規定或檢疫隔離標準等等。

中國市場不完全是解方

因此想要真的把太平洋蠔引到中國,或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事情。一名中國水產商也表示,全球有 80%的養殖牡蠣出自中國,而且中國本身就是最大的太平洋蠔養殖國,所以來自丹麥的太平洋蠔究竟有沒有需求市場仍是未知數。

一樣的問題  兩國看待角度不同

不過丹麥貝類研究中心的主管彼得森教授表示,這也顯示出兩國對自然議題所抱持的不同觀點,他說:「對我們來說是種棘手的問題,他們則把這視為一種機會。」

文章插圖

從網路到政商的「生蠔外交」

總而言之,這個起於網路笑鬧,最後演變成政商交流的「生蠔外交」,似乎也為中國—丹麥間的關係更增添一分溫度。

今年是中國、丹麥的觀光年

從今年開始,中國和丹麥進行了一系列政經往來,不僅兩國將 2017年正式訂為「中國—丹麥觀光年」,中國也已經答應要出借兩隻貓熊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的動物園。

今年 3月,阿里巴巴集團便和丹麥政府展開「戰略合作」,要讓雙方未來在商品流通、觀光等方面展開合作。

丹麥首相剛從中國回來

事實上,丹麥首相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在本月 2-4號也才剛出訪中國,準備簽訂大範圍的貿易協定,像是進口丹麥豬肉、有機食品等商品到中國,跟中國 58個地區進行商業合作。而這幾周突然冒出來的「生蠔外交」,也無非是拉近兩國關係的另一種方式。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