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字看英文的多元
前幾天,一名教授發現港式英文的add oil(加油)被列入字典《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因而引起華語社會熱議。雖然《牛津英語詞典》美國版的負責人瑪汀(Katherine Connor Martin)隨後指出,「add oil」一詞早在 2016年3月就被選入,但我們還是能藉此一窺英語隨著時代演變,在世界各地展現出的多元性。
真的源於加「油」
所以這個字到底怎麼來的呢?以「加油」來說,有一說相信這個詞出自 1960年代,在澳門的一級方程式賽車(Macau Grand Prix),當時觀眾會在場邊吆喝技師幫賽車多加點燃料,以此表達對賽車手的支持。
至於後來會出現「add oil」,則出自香港人在講話時習慣中英夾雜的「港式英語」,也因為它在使用上的普遍性,在 2016年前後,「add oil」正式被納入正在修訂中的牛津英語詞典第三版(OED3)。
'add oil'(加油)now in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https://t.co/LgX0jYWB2T pic.twitter.com/lrAaRCYYbq
— t (@myetcetera) October 15, 2018
如果你有機會翻到這本字典的話,就可以字典裡是這樣介紹「add oil」的:「主要來自港式英語。加油!:表達出鼓勵、激勵,或是支持。」
目的:涵蓋越多越好
話說回來,就像牛津英語詞典第三版的世界英語編輯沙札爾(Danica Salazar)曾寫到:「牛津英語詞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拓展這本字典的地理覆蓋性。」
我們也可以在字典裡找到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編註)、no can do(不能做/做不到)這些源自中式英語、不合乎英文文法的片語,因此大家或許不用對add oil被納入字典感到太意外。
英式英語不是主流,是其中之一
沙札爾也指出,其實從 19世紀到現在,有許多使用英文的群體延伸出一套自己的英文文法、發音、詞彙,她接著寫到:「牛津英語詞典第三版認知到英文已經是世界語言,英式英文也不再具有主流地位,而是眾多英文變體的其中之一。」
編註:有一說認為,long time no see的用法是源自北美洲原住民。
網路的幫助 效果顯著
所以要在什麼樣的情況,這些英語系國家不會使用、非英語系國家卻琅琅上口的英語單字才會被列入詞典裡呢?沙札爾指出,多虧網路的力量,讓他們可以從世界各地的報章雜誌資料庫來蒐集資料,還可以從社群網路上找到各種字詞,再向語言專家尋求意見。
現在也有不同團隊正在廣泛蒐集來自香港、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南非等地的特色英語字。
一旦收錄 就收錄了
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的介紹,他們會在蒐集到足夠的例子證明一個詞存在夠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才會選擇將之收錄到《牛津英語詞典》,而且一旦這個詞被收錄,就不會被移除了。
收入字典=正當性?
話說回來,在字典裡找到add oil,是不是代表我們以後也可以在寫英文文章、跟人用英文溝通時使用這個字呢?其實這可不一定。
就像香港浸會大學英文系教授黃良喜在受訪時指出,字典的工作並不要賦予字彙正當性,而只是「為了記錄這個字確實存在」。他也認為一個字到底普不普及、能不能使用,其實還是要視使用群體而定——換句話說,我們還是要視使用場合而定會比較恰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