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接觸的魔力:從別人眼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Nana Ho 

眼神接觸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人們自然而然便會習慣依對話時目光轉移、交接的習慣對對方的性格做出假設,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其實幾十年來一直都在對此研究,BBC 也在近期整理了其中一些有趣的發現,從科學的角度來揭示了眼神接觸蘊含的力量。

文章插圖

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描寫:在擁擠的房間或街道上,你與另一個人四目交接,周遭的場景聲音彷彿漸漸淡去,那一瞬間,你們的思緒好像連結在一起。

這樣的文句儘管聽來有些太過夢幻,但眼神接觸確實會讓我們不太能關注其他事情。過去心理學家研究中的其中一項發現,便是眼神交接是如何抓住我們的注意力。

當雙方眼神接觸,我們意識到自己正在處理看著我們的另一個人心靈這件事時,滿足他人目光的想法立即吸引了大量的大腦過程,而當我們對他人的存在越來越有意識、感受到他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這也反過來使我們更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文章插圖

認識到自己成為他人腦中正思考的對象,這種戲劇性是非常分散注意力的,也是為什麼造成「周遭的場景聲音彷彿漸漸淡去」的原因,日本團隊過去在研究中也證實了這種情況:在實驗中,受試者必須同時看著拍攝人臉的影片並完成一個單詞挑戰,挑戰包含選擇正確的動詞來匹配各種名詞(像是「喝」牛奶),當影片中的人物與受試者進行目光接觸,受試者在碰到那些更需要思考的名詞時,明顯在單詞挑戰中更為掙扎,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眼神接觸的效果如此強烈,即使是影片中的陌生人也耗盡了我們的認知儲備。

事實上,即使是在動物園中與動物的凝視,或甚至只是看到一幅像是與我們進行眼神接觸的肖像畫,我們也經常會產生被其他意識評判和審視的深刻感受,觸發大腦中社會認知相關部分的活動。

文章插圖

其他類似的研究也發現,滿足他人的直接凝視會干擾我們的工作記憶(短時間內掌握和使用訊息的能力)、想像力和精神控制力。雖然可能沒有意識到,但我們多少都親身經歷過這些影響,只要暫時斷開和人的眼神接觸,就能更好專注於你所說或思考的,一些心理學家甚至建議,將目光移轉視為幫助幼兒回答問題的策略。

眼神接觸的另一項影響,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時短暫的對上眼也會如此的強而有力。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相互凝視會導致自我和他人之間的某種局部融合:在評價這些曾進行過眼神接觸的陌生人時,我們會認為彼此在性格和外貌上更為相似,在正確的背景下,當周遭的人都在忙碌時,這種效果也增強了雙方分享某種特殊時刻的感受。

文章插圖

眼神接觸的化學反應不只如此。如果你選擇靠近,您會發現雙方的瞳孔會同步擴張或收縮,這種情況被稱為「瞳孔模仿」(pupil mimicry)或「瞳孔感染」(pupil contagion),被解釋為潛意識社交模仿的一種形式。

當然,一些懷疑理論認為這項說法只是針對對方眼睛亮度變化產生的反應。但至少過去的心理學家研究已經證實,當我們在生理意義上被刺激時,無論是出於智力、情感、美學還是性興趣,我們的瞳孔都會擴張。

從生理角度來看,眼睛也不只有瞳孔的大小會發出訊息。最近的研究顯示,角膜緣環(limbal rings,圍繞虹膜的深色圓環)在年輕、更健康的人身上更為常見,而且注視者某種程度上能理解這一點,同時眼睛肌肉中也能夠讀出複雜的情緒;當你瞇起或睜大眼睛,這種眼神表達就像一個臉部表情一樣,輕易的將我們的情緒傳達給他人。


延伸閱讀:《研究:蒙娜麗莎沒有在看你
為什麼我們愛看嬰兒的眼睛?
這些文章沒人看?2018年每月邊緣文現身

參考資料:Why meeting anothers gaze is so powerful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