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死亡就「當機」,研究:大腦會阻止人去預測自己的死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Nana Ho 

人們多數傾向避免談論死亡,新研究顯示,這種習慣可能是我們的大腦所設下的阻礙,好讓人們不被可能死亡的陰影環繞而好好活著。

文章插圖

以色列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博士生、研究作者 Yair Dor-Ziderman 表示,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所有人都明白自己最終會死,但當涉及到自己的死亡時,大腦似乎根本無法理解「終結、一無所有、徹底滅絕」的想法。

Dor-Ziderman 解釋,大腦是一種「預測機器」,會使用舊資訊來預測未來類似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事情,對於生存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工具。 每個生命都有消亡的一天,照理來說,大腦應該能夠「預測」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死亡。

然而大腦似乎偏偏就在這塊上不起作用。為了弄清楚為什麼不這樣做,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招募了 24 個人,觀察他們在面對死亡時大腦的預測機制是如何運作。

文章插圖

首先,團隊鎖定了大腦中代表「驚訝」(surprise)的特殊訊號,當出現這個訊號便表示大腦正處在學習模式,並會根據這些模式做出預測。

舉例來說,當研究人員在向受試者展示 3 張橘子的圖片後再拿出 1 張蘋果圖片,受試者的大腦便會發出「驚訝」訊號,因為大腦已經學會了模式並預測接下來會再看到橘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向志願受試者展示了人臉照片,一旁附上負面字詞或像「墳墓」這樣與死亡相關的詞,過程中持續使用腦磁圖(MEG)觀測大腦活動。

在學習過後,研究團隊接著向參與者展示了另一張面孔,正如研究人員預測的那樣,大腦出現驚訝的訊號,顯示已經學會將死亡概念與特定陌生人的臉聯繫起來。

在接下來的測試中,研究人員將人臉圖片換成受試者自身的圖片,同樣在一旁附上死亡相關的字句,接著再展示了另一張臉孔的照片。

照理來說,大腦應該要在此時展示驚訝的訊號,但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換句話說,當事情變成要將死亡與自己聯繫起來時,大腦的預測機制就簡單當機了。

文章插圖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崩潰機制是基於什麼演化目的,但 Dor-Ziderman 推論,當人類從猿類演化而來的某個時刻,他們心智發展到開始意識到自己最終會死亡,由於死亡的體會會降低繁衍的可能,人們可能過於恐懼死亡而不冒險尋找伴侶,才發展出「當機」來否認現實。

研究將在 11 月的《NeuroImage》期刊上發表。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大多數人都對死亡有潛在的恐懼,但一些訓練有素的冥想者聲稱已經解除了恐懼,團隊期望在未來將這些群體帶到實驗室,好確認這種說法「是否屬實」。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