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以貌取食 醜食革命聲勢日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減少食物浪費,醜食要來個絕地大反攻。愈來愈多企業銷售醜食並把它們用於商品之中,將醜食命運從垃圾轉為美味營養的食物。

文章插圖

蔬菜水果一向被分為兩類:「有賣相的」和「進垃圾桶的」。但近年來,糧食浪費議題引發關注下,拯救醜食大作戰聲勢逐漸壯大了起來。

只因賣相差遭拒門外 不完美農產品其實不差

廢棄食物本就存在於食物供應鏈,因為害蟲、發霉、溫控管理不佳等因素下,丟棄糧食在所難免。但「不完美農產品」通常只因未達嚴格賣相標準,而被超市拒於門外,占廢棄食物總量的約40%。

美國農業部估計,農民種植的農產品有約三分之一沒被食用,相當浪費1,616億美元。有些浪費出自於後勤運輸,有些則出自賣相問題。

「不完美食物」(Imperfect Foods)的企業宗旨就是要剷除糧食浪費,執行長貝恩(Philip Behn)說,不完美農產品被丟棄的原因百百種,「形狀、大小、色澤可能有些瑕疵,但完全不影響風味和營養價值」。他說,除了如「黑斑」太多的香蕉等農產品,雜貨中也有許多品項因類似上述不合理的原因而遭浪費,諸如即將過賞味期的豆類罐頭。

減少食物浪費是改善糧食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糧食安全是全球人口成長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且食物浪費在造就地球暖化的碳排放中占了幾乎10%。食物分解造成的甲烷之多,如果自成一個國家,排放量將排全球第三,僅次於中國和美國。

正因如此,醜食要來個絕地大反攻。愈來愈多企業銷售醜食並把它們用於商品之中,將醜食命運從垃圾轉為美味營養的食物。

文章插圖

植物性飲食大行其道 以貌取食徒增浪費

除了「不完美食物」,Hungry Harvest和Misfit Market也都買進「醜食」,用紙箱包裝後配送到民眾家中;FoodMaven從農民、大型批發中心尋找過剩的糧食,再找方法轉賣或捐贈出去;Full Harvest則是買下農場醜食,轉賣給果汁商等企業。

泡芙商Spudsy專門買進賣相差的地瓜,將這些地瓜磨成粉做成泡芙。營運主管史柯柴爾(Tasia Skochil)表示,醜食革命教育了大眾,超市加諸在食物上的標準,是造就糧食浪費很重要一個原因。

尤其目前植物性飲食大行其道之下,農產品需求變高,醜食只會愈來愈多,實在沒有理由以貌取「食」,將數十噸完全符合食用標準的農產品給丟棄。

史柯柴爾說:「超市上架的農產品讓消費者以為田裡的番茄顆顆又紅又圓,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她表示,Spudsy一年間救下10萬顆其貌不揚的地瓜,預計2021年底累計可「拯救」100萬顆所謂賣相差的地瓜。

「每年都有近70噸的醜陋地瓜留在田裡腐爛。我們社會生產過剩、耕種過剩、消費過剩,我們能拯救這些地瓜,善加利用剩餘的廢棄食物,把它們送回到糧食體系。可以利用的醜食不盡其數。」

文章插圖

浪費原因在生產過剩 平台App緩減產銷窘境

專家同意,糧食浪費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生產過剩。紐約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巴納德(Alex Barnard)認為,「追根究柢來說,我們生產的卡路里遠遠超過我們可攝取的量。到了某個時間點,糧食浪費大作戰必須得從生產減量做起」。

除了拯救醜食,有證據顯示,打擊糧食浪費的應用軟體(App)有助於緩減窘境。分享平台OLIO讓民眾轉贈他們不再需要的食物或家庭用品,而研究人員分析18個月期間的17萬則貼文之後發現,價值近100萬美元的糧食因此免去進垃圾桶的命運,進而省去這些食物可能產生的87至156噸之間的碳排。

也有軟體從餐廳賣不完的「剩食」下手。Too Good To Go讓店家以低價出售期限內沒賣完的食物,避免浪費,他們估計每賣出一餐,就可避免0.5公斤的食物進垃圾桶,省下的碳排還可替智慧型手機充電422次。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