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氣候變遷 全球糧食危機進行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若全球均溫再上升攝氏兩度,包括小麥、楓糖漿、海鮮等食物原材恐減少,而像咖啡、巧克力、薯條、啤酒等也將因產量大減而變成「天價」食品。

文章插圖

氣候變遷來襲 咖啡、巧克力價格齊上揚

氣候變遷不只帶給人類旱澇災情,農業和糧食生產更直接受到衝擊,溫度上升、海洋酸化等對構成人類飲食的動植物群造成嚴重破壞。研究預估,若全球均溫再上升攝氏兩度,包括小麥、楓糖漿、海鮮等食物原材恐減少,而像咖啡、巧克力、薯條、啤酒等也將因產量大減而變成「天價」食品。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月14日發表分析指出,2020年的地表氣溫與2016年並列歷史最高溫,更直指過去10 年是歷史上氣溫最高的期間。二氧化碳與食物之間最直接的相關性就是「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食品的碳足跡指的是食物生命週期總共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攀升的溫度使部分食品可能成為「絕響」。

文章插圖

旱寒交迫衝擊產量 咖啡年底「有感」漲價

位處南半球的巴西近期不只乾旱,正值嚴冬的當地7月底一波超乎尋常的寒流,使氣溫短短幾小時就降至攝氏零度以下,造成咖啡種植地帶嚴重寒害,衝擊明年收成,阿拉比卡咖啡生豆報價也應聲飆高,咖啡豆期貨價格在7月22日大漲10%,創下2014年初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價格也登上六年多來新高。

路透社等外電報導,位於巴西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州7月20日早晨溫度降至攝氏負1.2度,為1994年以來最冷的一次。在當地擁有兩座咖啡農場的阿瓦倫加(Mario Alvarenga)表示,從沒見過這種情形,大家知道會很冷,卻沒料到溫度竟會在早晨一口氣下降好幾度。

巴西盛產咖啡的小鎮蒙塞紐爾保羅當地的咖啡農芮納(Joseph Reiner)表示,種植不到一年的20萬株咖啡豆幼苗中,有12萬株在這波霜凍中受損,其中20%~30%有嚴重的根莖損傷,這批咖啡豆產量很可能化為烏有。

米納斯吉拉斯州咖啡貿易公司Exportadora de Café Guaxupé Ltda.指出,咖啡豆產量估計損失450萬袋;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表示,去年巴西阿拉比卡咖啡豆產量約4,900萬袋。

英國《金融時報》7月初指出,紐約交易的阿拉比卡優質咖啡生豆期貨,6月初曾逼近每磅1.7美元、創四年半以來新高,較一年前飆漲近70%。之後報價雖滑落至每磅1.50美元左右,依舊遠高於去年行情,而阿拉比卡生豆期貨價自7月20日起,已飆漲超過23.5%。

一次霜凍 年幼幼苗連根拔除

市調機構RR Consultoria Rural主任李柯(Regis Ricco)表示,由於咖啡樹根脆弱,受霜凍侵襲後,種植不到兩年的幼苗必須直接拔除,種植二到四年的植被往往需要大幅修剪,無法在下一個產期貢獻產量。

資深咖啡市場顧問蓋納斯(Judy Ganes)表示,這次寒害恐波及兩年後咖啡產量;英國精品豆供應商Mercanta創辦人赫斯特(Stephen Hurst)表示,預測躉售(整批買賣)及零售價格大概年底前就有反應。

文章插圖

凡品更多、珍品更少 精品咖啡恐成絕響

總部設在美國的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 &Company)去年一份報告指出,隨著氣候變遷加劇,農作物開花期間溫度升高和降雨量減少,非洲最大咖啡產地衣索比亞2030年可能出現咖啡產量下滑25%的危機。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德國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The 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針對衣索比亞產區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研究氣候因素將如何影響五種不同的特種咖啡種植面積,包括平均溫度、年降雨量和季節性等等。

根據電腦模擬顯示,氣候變化的確將衝擊衣索比亞的咖啡生產。研究發現,到2090年代,隨著氣候變化,適合中等品質咖啡的種植面積可能會逐漸增加,但以花香、果味和辛辣香氣為重的高品質特色咖啡的適合種植面積恐縮小。這項結論的依據在於如果氣候變暖,咖啡櫻桃的成熟速度會比豆子快,咖啡豆是咖啡櫻桃的種子,因此會導致咖啡豆品質降低;另一方面,降雨增加總體有利於咖啡生產,但不一定對每種特色咖啡有利。

研究首席作者克姆拉(Abel Chemura)指出,屆時咖啡農會闢建更大區域來種植更普通的咖啡豆,精品咖啡豆栽植區將縮得更小。研究人員預測,研究的五種特色咖啡豆中,有四種種植面積將減少,有些受影響特別大。在最壞情況下,衣索比亞西南部種植的耶加雪菲咖啡豆種植面積,到21世紀末可能會失去超過四成。

如耶加雪菲這類特色咖啡豆適合種植面積減少、中等品質的咖啡豆增加,代表用於拿鐵、卡布奇諾和義式濃縮咖啡的更多日常品種產量會變多,又進一步讓高品種咖啡豆更稀有且昂貴,就像某些葡萄酒市場,特殊品種的葡萄酒價格高不可攀,幾十年後消費者想像現在隨手來一杯精品咖啡,可能是遙不可及的事。

文章插圖

氣候變遷下消失的美味 美酒、巧克力榜上有名

芬蘭的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5月發表一份研究指出,2081年到2100年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持續累積,可能危及全球將近三分之一的糧食作物產量,除人們飲食方式恐被迫改變,也會讓地球某些地方無法生產糧食。

目前全球已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樣本,並預估某些食品業會大受影響,就算產品不見得會消失,但預計會有價格上漲的趨勢,包含葡萄酒、啤酒、咖啡、巧克力、肉類、玉米、小麥、杏仁等。

例如今年4月,法國葡萄酒產區發生嚴重寒害,造成17億到23億美元損失,未來適合生產優質釀酒葡萄的區域可能縮小;啤酒部分,根據《自然》期刊,大麥產量將在極端乾旱和高溫氣候下驟減,依目前趨勢看,大麥產量預計每年下降3%到17%,到21世紀末,世界上某些區域的啤酒價格甚至可能翻漲一倍。

同樣在《自然》期刊上,也有相關研究提到咖啡及製作巧克力的可可豆因高溫及乾旱面臨產量減少威脅,而歐盟進口農作物的地區預計有35%受到嚴重乾旱帶來的威脅。此外,小麥和玉米也受乾旱衝擊。《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指出,除非全球均溫不再上升,否則乾旱將影響60%的小麥種植區,遠大於目前的15%,玉米單位產量也可能降低二到四成。

英國《獨立報》指出,氣候變遷除導致海平面上升、旱澇等極端天候事件外,現在恐怕連薯條的供給都受影響。較高的溫度不僅影響馬鈴薯的大小、外觀和味道,褐皮馬鈴薯對溫度的反應更格外敏感:炸馬鈴薯時,含澱粉的部分保持白色或米色,而含糖的部分會變黑,這時,受氣候變遷引起的糖分膨脹,將使更多的馬鈴薯在油炸時變黑,這對業者而言是棘手難題。

文章插圖

乾旱將是下個全球危機 聯合國示警影響15億人

除前述的直接衝擊,氣候變遷對食物的間接衝擊之一是引發蝗災,在去年經歷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後,今年的情況也不樂觀。根據路透社等外電報導,受氣候影響,快速增加的蝗蟲數量已破壞了東非部分地區的農作,進而影響當地人的生存。影響蝗蟲的關鍵因素是「雨」,雖然乾旱不雨可讓蝗蟲數量受到控制,但缺水無疑是灌溉與種植的頭號難關。

英國《衛報》指出,聯合國減災辦公室(UNDRR)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本世紀至少有15億人直接受到乾旱影響,旱災期間的經濟成本粗估近1,240億美元。報告強調,乾旱已蔓延到世界各地,到本世紀末,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若不盡快採取適當的水資源與土地管理行動來面對氣候緊急狀況,乾旱就有可能成為下一次的全球性危機。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