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倍速的始作俑者是誰?
2010年,YouTube首次推出倍速功能,提供使用者可以將影片加快1.25、1.5或2倍速觀看影片。根據2022年6月YouTube的調查,1.5倍速是最受歡迎的選項,其次是2倍速播放,如果使用者每天使用更快的速度播放,等於平均省下至少900年的時間。
一旦人們養成養成倍速播放的習慣,便很難回到原本正常的觀看速度。可調節影片速度的Goole Chrome擴充功能Video Speed Controller的官方聲明:「倍速播放可以幫助更多人保持專注,使用者很快就可以習慣用2倍的速度觀看。」目前,該功能的累積下載量已超過200萬人次。
2019年,串流平台Netflix宣布將正式啟用倍速功能,毫無意外地,引發了許多影視創作者的不滿,紛紛跳出來指責:「這就像是觀眾坐在電影院,對導演和演員大喊『快一點』一樣,不僅粗魯也毫無尊重。」
雖然在此之前,能夠調整影片速度的瀏覽器擴充功能已經出現,但Netflix的跟進勢必會讓「倍速文化」變得更加普遍。
來到日本,「倍速播放」也在近幾年開始普及,包括日本人常用的Hulu、U-NEXT、dTV、Paravi等串流,都已官方內建倍速觀看的功能。
是誰,在用倍速看劇?
2020年根據日本市調平台Cross-Marketing統計,「曾經使用過倍速播放功能」的人以20幾歲的年輕人為大宗,約有50%的受訪者表示,會用倍速觀看電視劇、新聞、綜藝節目以及電影或YouTube影片。
另外,根據Shibuya 109 lab2022年的調查,針對15到24歲的Z世代年輕人「觀看影片習慣」調查,81.3%的受訪者會「邊做別的事情邊看劇」,且超過四成的人會用使用倍速播放、快轉功能;甚至是在看過快電影、影評、劇情分析,或是網路上剪輯影片等「已掌握部分劇情發展」的前提下安心看片,文章後半段將會針對此內容解說。
倍速看劇是為了什麼?
觀眾使用倍速播放功能的主要理由無疑是為了「縮短時間」:與其浪費時間在可能不喜歡的事物上,不如將時間「最大化」。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吸收內容,成為Z世代的視聽習慣。
不同於過去人們因忙於工作、育兒與家務而覺得時間太少的「時短型」;現在追求縮短時間者主要為「娛樂型」,即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享受最多的東西。
受到疫情的影響,那些年不能出門的日子,讓 Z世代的人際關係開始朝向「網際網路」拓展。根據2022年市調公司Wacha調查,39.4%的Z世代「主要交流的朋友多在SNS和網路」,高於學校32.4%、職場與打工場合22.6%;且80%的Z世代認為「透過SNS與朋友有所連結非常重要」,有超過73.3%的Z世代認為「分享、討論熱門作品,是與朋友們交流的催化劑。」
綜上,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世代,Z世代需要快速判斷、吸收時下流行的話題與新知,與網路上的朋友分享熱門作品,這是他們維持人際關係的主要方式。
難道,Z世代錯了嗎?
每當談到倍速看劇,也有許多反對意見:「用倍速看,不如不要看」、「這是對創作者的不尊重」甚至將矛頭指向年輕人逐漸「退化」。
換個方向想,在網路還不普及的電視時代,因為沒有觀看運動賽事、熱門電視劇等,導致隔天上學時無法加入朋友話題。此類同儕壓力放到網路、智慧型手機盛行的世代,不也是如此嗎?
現今網路資訊爆炸、內容豐富多樣,過去「每個人都在看的內容」已不復存在;在分眾時代,為了維繫人際關係,人們反而更需要尋找「共同話題」,而「倍速播放功能」便變相成了 Z 世代尋找「共同話題」的利器。
例如2019年,日劇《輪到你了》、《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懸疑的劇情以及難以預測結局在日本刮起一股旋風。在大結局公開前,許多人為了跟上話題而以倍速播放的方式臨時抱佛腳;2021年《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成為日本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許多觀眾為了盡快銜接劇情、跟上潮流,使用倍速播放功能來觀看該系列動畫。
倍速觀看,已成了Z 世代加快「大海撈針」、篩選內容最有效率的方法。隨著視聽習慣的改變,過去被迫侷限在一個空間的電影、固定時間播放的電視,已經變成不喜歡就隨時棄追的隨選娛樂;聲光效果震撼、節奏緊湊的電影逐漸成為主流後,再多的感官刺激也難以滿足觀眾,比起表現手法, Z 世代更在乎敘事內容;而關於「看或不看」的決定,日本 Z 世代選擇的是先「倍速觀看」後,再考慮要不要繼續看下去。
Z 世代已經從觀賞作品的「視聽者」,變成為了維持人際關係的「使用者。」
沒錢沒時間,是要怎麼追劇
即便我們都知道「大學任你玩四年」是騙人的,但是對於現在的日本 Z 世代來說,許多大學生經歷的是沒錢、沒時間的學生生活。
根據東京私大教連關東地區「私立大學生家計負擔調查」,2020年日本大學生生活費金額創下歷年最低。回推這些 Z 世代的父母,正是沒有趕上泡沫經濟,畢業後隨即遇上就業冰河期的「冰河期世代」,貧窮世襲也成了現在大學生所面臨的殘酷現實。
因此,許多Z 世代不得不去兼職打工,且與上一代相比,大學入學的要求更加嚴格,求職時所需要的企業實習、義工志願活動也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在忙完打工、實習、社團、學業以及以SNS為主的人際關係後,屬於自己的空閒時間所剩無幾,如果不使用倍速播放功能,很難將一部作品看完。
不怕劇透,只怕傷心
除了前述理由,使用倍速觀看還有另一項考量,一位30歲的女性分享自己的看劇習慣:「看劇的時候,我會先看劇情大綱,並將劇情中所有會出現的角色長相、名字與簡介都記起來,才開始看第一集。因為不擅長看這類心跳加速的內容,不想因為有人突然被殺掉而感到心驚膽跳。」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越來越多日本人已進入「資訊疲勞」,因此面對「超展開」的劇情時,反而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因為累了,所以不希望情感被動搖。」
觀眾會想先知道,這是一部會讓人感受到什麼「情緒」的電影,再去選擇要不要看,而這樣的心裡也成了Z世代的特徵。根據前述2022年Shibaya 109調查,四成的Z世代習慣在被暴雷、已知劇情的前提下看片,因為「事先知道內容比較安全」、「不想浪費精力去放在無謂的緊張或期待上」,比起情感上的共鳴,Z世代更追求敘事內容,因此當開啟倍速播放時,原本需要時間醞釀的情緒也會被抽離。 Z 世代對於驚喜的警戒,能減少情感投入的倍速觀看也成了一種手段。
「倍速觀看就像是在駕駛汽車,如果想用有限的汽油,盡可能地長時間行駛,就要考慮如何在減少『耗油』的情況下保持車速。看影片也是,如果不踩下『情感加速器』,就可以大量消耗更多的作品。」--日本作家稲田豊史
▲日本最大線上串流平台TVer,於2020年加入倍速播放功能,並推出一系列相關廣告,希望能吸引年輕人。
不帶情感的閱聽習慣,和TikTok以及Instagram的Reels的出現也脫離不了關係。
從倍速再到快電影
在日本,使用TikTok的人數連年增加,從2018年的950萬,及至2021年已有1,300萬人。2022年IG推出了Reels連續短影音功能,也讓安迪‧沃荷(Andy Warhol)那句「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預言成真。
TikTok和Reels的共通點是,可以一個接一個觀看隨機出現的短影片,同時讓使用者在幾乎沒有情緒變化的情況下消磨時間。因此,當 Z 時代越來越習慣這類短小精悍的影片時,回頭觀看電視劇或電影,也會不自覺地使用倍速,甚至是快轉播放。
這也說明為什麼快電影文化,會迅速在網路竄起。另一方面,不同於「X分鐘看完一部電影」會以全劇透的方式講完一部作品,只將幾秒鐘的「名場面」剪輯成一分鐘不到的「剪輯影片」,也變相成為SNS上的灰色地帶。
有趣的是,許多製作方也開始默許這類行為,只因這些剪輯影片不僅可以起到廣告宣傳的效果,網路社群的傳散力也成為影響一部作品聲量的關鍵。
包括2022年在日本爆紅的日劇《Silent》,即是運用Z世代只重視精華的心理。在新的一集推出前,官方社群上會先釋出經剪輯的精彩回顧,即使是從中間才加入的觀眾也能馬上了解劇情進展。
尤其是在「評論文化」盛行的TikTok,剪輯影片能有效創造新的機制,促使使用者留言與推薦,進而透過演算法將影片推至熱門。而許多閱聽眾也會自製剪輯影片上傳至TikTok,因此,未來該如何管制這些網路上自製,遊走在非法邊緣的剪輯影片,也成為日本未來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兩倍速還不夠,要加倍奉還
倍速不僅是日本才有的現象,在Podcast盛行的美國,2019年使用倍速收聽的人數相較於去年多了7%,而YouTube也表示他們已收到許多使用者來信,希望能將倍速提升到4倍。
DQ圖輯隊編輯室也在IG Story上,以投票機制詢問讀者是否「會使用倍速看劇」,共有1601人參與投票,其中468的人表示「會,基本上1.5倍速起跳」、597人表示「偶爾,不好看就倍速」、536人表示「幾乎沒有,沒有這習慣」。
倍速播放功能的發明與使用,讓閱聽者可以更加自由與輕鬆的方式控制播放速度。對於無使用此功能的人來說,或許會難以理解為什麼要用1.5甚至是2倍速看劇。但,每個人接收資訊的方式與吸收效率皆不同,對一個人來說正常的速度,也可能是他人的難以忍受。
面對資訊爆炸的網路世代,《看快電影的人們》(映画を早送りで観る人たち)一書的作者稲田豊史表示:「快轉和倍速,對於不想浪費時間的人來說,儼然已成為一種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傷害的防身術。」
誰在用倍速看劇?
根據2020年日本調查,20幾歲的Z世代為主要使用倍速功能的族群。約有50%的受訪者表示,會用倍速觀看電視劇、新聞、綜藝節目以及電影或YouTube。
為什麼要用倍速看劇?
1.縮短看劇的時間
2.不想浪費時間在可能不好看的作品
3.為了維持人際關係,追上交友圈的話題
4.每天接收的資訊量過大,不願情感被動搖
5.因為沒錢也沒時間,不想浪費寶貴的休息時間
年輕人的視聽習慣
根據日本調查,2022年15到24歲的Z世代81.3%的人「會邊做事邊看劇」、48.6%「會使用倍速」、51.5「會快轉」、44.3%「不介意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