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23/08/31 地球一瞬

(1002更新)「我到家了!」帶祖先的靈魂踏上返鄉路 蘇格蘭歸還加拿大原住民圖騰柱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8月28日,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cotland)的一樓,尼斯迦族(Nisga'a)族人們的歌聲繚繞大廳,一個莊嚴、繁複的儀式,正圍繞館內一件醒目的展品舉行。

儀式的主角是一根高達11公尺、重達1噸的圖騰柱,這根圖騰柱來自加拿大尼斯迦族,經過尼斯迦族要求、蘇格蘭政府批准,圖騰柱將展開長達4,200英里(約6,760公里)的返鄉路。

2023/10/2更新:經過1個月的旅程,圖騰柱終於抵達加拿大故鄉,當地於9月29日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活動。

◆ 原文上線時間:2023/8/31

◆ 增修時間:2023/10/2

遭竊將近一世紀,圖騰柱要回家了!

尼斯迦族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西海岸的原住民族之一,這根圖騰柱是他們重要的精神、文化象徵;然而,柱子卻在族人離開村莊狩獵時遭到竊取。幾經輾轉,圖騰柱由加拿大人類學家巴布奧(Marius Barbeau)購買,並於1929年成為蘇格蘭國家博物館藏品。

2021年,蘇格蘭國家博物館修改了歸還爭議物品的政策,放寬了文物的歸還申請條件。因此,尼斯迦族提出歸還圖騰柱後,不到一年,博物館、蘇格蘭政府便同意返還。蘇格蘭博物館表示,巴布奧購買圖騰柱雖出於善意,卻是「缺乏尼斯迦族的文化、精神或政治授權」的行為,因此同意協助讓圖騰柱回到真正的家園。

針對此次歸還行動,尼斯迦族人以「Rematriation」一詞命名,取代通常使用的「Repatriation」(遣返)。由於尼斯迦族為母系社會,而「Repatriation」的字根「patri-」帶有「父親」的意義,因此他們以代表母親的「matri-」代換,象徵圖騰柱是「歸回母系家族」,以原住民傳統重新定義「遣返」一詞的意義。

文章插圖

乘載靈魂、活生生的歷史文物

根據《BBC》報導,這根刻滿圖騰的柱子於1855年製造,主要是由一塊美西側柏(Western red cedar)雕刻而成,最初立於納斯河河畔的村莊「Ank'idaa」。

柱子上的圖騰包括動物、人物和族徽,是為了紀念尼斯迦族的勇士「Ts'aawit」而打造。領導本次歸還行動的尼斯迦族學者、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博士派特倫(Amy Parent)說明,Ts'aawit有「渡鴉」之義,勇士Ts'aawit原為族長的繼承者,卻在一場衝突中為族人捐軀。

尼斯迦部落首領史蒂芬斯(Earl Stephens)表示:

「在尼斯迦文化中,我們相信這根柱子活著,擁有我們祖先的靈魂。」

經過將近100年,他們終於能將族人帶回自己的土地上,「讓我們部落裡的家庭、族群與未來世代,都能與活生生的歷史連結。」

文章插圖

4200英里的返家長征

28日,尼斯迦族人在博物館中,以繁複的儀式開啟了本次的返還行動。由於圖騰柱體積巨大,移動過程並不容易,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吉布林(John Giblin)說明,他們首先必須清空整個展廳,小心翼翼地將柱子拆下、移動出博物館;並需要封鎖一條道路,將柱子移動到空軍基地,再由加拿大空軍負責運送。

圖騰柱會先抵達英屬哥倫比亞的特勒斯市,再運送至尼斯迦族居住的村落,放入尼斯迦族博物館內。預計於9月29日,族人將會在當地舉行公開的抵達儀式,並於10月開放公眾參觀。

吉布林提到,他們將會非常想念這根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展示已久柱子,但是他們已在過去將近百年的時光中,已經收獲許多,「所以我們非常高興能歸還圖騰柱,讓它回到精神、文化和歷史意義都最為深刻的地方。」

文章插圖

國家級博物館首次歸還文物

近年,要求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一般簡稱英國)的各個博物館,歸還他國文物的聲浪越來越高;而此次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行動,則是英國的國家級博物館,首次將文物還給所屬地區。

對此,派特倫感到非常振奮,「這將是我們的國家和蘇格蘭之間,非常歷史性的時刻。」他也希望這次的行動,能帶給其他博物館、政府,歸還重要文化物品的壓力,「我們希望可以鼓勵其他原住民族,讓不可能變為可能。」

吉布林則提到,他不願評論其他博物館是否應該效仿,「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條例、規範和情形。」不過,他相信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面對展廳多出的空缺,他則表示希望可以和尼斯迦族人合作,雕刻一根新的柱子。

「它不是一個複製品,而是經過合作、設計而成的柱子,講述尼斯迦部落與蘇格蘭之間的故事——包含過去的歷史,以及我們對未來的渴望。」

(1002更新)圖騰柱終於到家!

經過1個月的旅程,圖騰柱終於回到家鄉。9月29日,加拿大的尼斯迦族居住的村落,為圖騰柱舉行了一場歡迎活動。

活動約有400人參加,許多尼斯迦族人穿著紅、黑相間的傳統服飾,迎接圖騰柱歸來。柱子被固定於箱子裡,橫放在陽光之下,人們在圖騰柱周圍鋪放雪松樹枝,並爭相前來拍照,記錄這個歷史性的時刻。

在歡迎活動中,尼斯迦自治區的主席克萊頓(Eva Clayton)表示,這是一個喜悅和幸福的時刻,「讓人們的淚水充盈眼眶,因為我們失去已久的文物之一,終於回到家鄉。」他也十分感謝蘇格蘭國家博物館釋出的善意。

此外,圖騰柱返家,也提供年輕族人認識己身文化的機會,克萊頓說明:「圖騰柱實際存在在這裡,將使我們的故事變得更有信服力。」尼斯迦族學者派特倫則提到,族人們透過圖騰柱,能夠理解背後故事對族人的重要性,「我一直希望,我們的孩子不需歷經艱難,就能理解我們是誰。」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主管英格利斯(Chanté St Clair Inglis)則在歡迎活動中提到,這個尼斯迦族村落,是圖騰柱的精神、文化意義最強烈的地方,「讓它與它的族人在一起,是完全合理的。」

接下來,圖騰柱將會被豎立在尼斯迦族博物館內,並於10月開放大眾前往參觀。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