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完最後一段路」再度被目擊帶著過世寶寶,南方居民虎鯨面臨的生存難關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9月12日上午,美國鯨魚研究中心(Center for Whale Research)接到數則通報,許多民眾在華盛頓州北部的羅薩里奧海峽(Rosario Strait),目擊到一隻虎鯨媽媽推著一隻已經過世的虎鯨寶寶前進。

研究人員指出,虎鯨寶寶的臍帶仍與虎鯨媽媽相連。他們根據近日的目擊紀錄,推測虎鯨寶寶應是在過去三天內出生,不過尚無法確定牠是在媽媽的子宮內即死亡,還是出生後不久死亡。

不是第一次失去孩子

這隻虎鯨媽媽屬於「南方居民虎鯨」(Southern resident orcas)的一員,官方正式名稱為J36,也被暱稱為奧基(Alki)。鯨魚研究中心在貼文中提到,12日接獲通報後,他們很快就抵達現場,發現奧基推著剛出生雌性幼鯨前進,且臍帶仍然附著在雙方身上。海洋醫師協會(SeaDoc Society)隨後則發布一段奧基推著虎鯨寶寶前進的影片。

研究人員根據幼鯨的體型,推斷虎鯨寶寶應已發育完全,或接近發育完全。不過目前尚不清楚虎鯨寶寶為死產,或是在出生後不久死亡。貼文也提到,根據研究人員上次觀察到奧基的時間推算,這隻幼鯨應是在過去三天內出生。

鯨魚研究中心進一步說明,對於生活於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南方居民虎鯨而言,繁殖失敗——無論是流產,或幼鯨於出生後不久死亡——都是常常發生的狀況,並非特殊案例。

這也並非奧基第一次失去孩子。根據《西雅圖時報》採訪,海洋醫師協會的虎鯨科學家賈爾斯(Deborah Giles)提到,今年26歲的奧基曾數度流產,且牠在2017年時,失去了當時2歲的兒子J52,這也是牠唯一一個曾被紀錄存活的孩子。在那之後,奧基又經歷了多次懷孕失敗。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這非常艱難,因為牠耗費所有精力來孕育這隻幼鯨,卻沒有得到一個能存活的後代,」賈爾斯在訪談中表示,「而另一個負面影響是,我們需要有雌性個體誕生並存活下來,牠們才能持續繁衍後代。」

很快就振作起來!

不過,奧基並未沉溺於喪女的悲痛中。鯨魚研究中心於16日的貼文中指出,研究員之後在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發現了奧基的身影,當時牠已放開幼鯨,並開始與其他虎鯨社交,特別是年輕的虎鯨。

「這些虎鯨具有韌性,會把握任何讓群體復原的機會。J36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證。」鯨魚研究中心指表示,來自人類的干擾和汙染,讓南方居民虎鯨的生存備受威脅,然而就算族群數量不斷減少,

「南方居民虎鯨仍能從所遭受的傷害中恢復過來,而牠們唯一需要的,就是我們給牠們一個機會。」

研究人員也希望能進一步調查奧基的身體狀況,不過由於他們不想在奧基哀悼的期間打擾牠,目前尚未取得奧基的糞便樣本。

文章插圖

虎鯨媽媽17天哀悼之旅

這並不是人們第一次看見虎鯨媽媽帶著死去的寶寶行動。許多人可能還記得,2018年,母虎鯨塔勒夸(Tahlequah)曾用鼻子推著小虎鯨的遺體,母虎鯨塔勒夸

塔勒夸的官方正式名稱為J35,與奧基同屬南方居民虎鯨的一員。研究人員指出,當時塔勒夸經過懷胎17個月,孩子卻在出生30分鐘左右即死亡。在接下來17天中,牠小心翼翼地守護小虎鯨的遺體,就算小虎鯨不小心沉入水裡,塔勒夸也會馬上潛入水裡將牠找回。

不幸的是,今年1月初,塔勒夸又被目擊到帶著剛死亡的虎鯨寶寶J61行動。根報《People》報導,塔勒夸與其他兩個兒子一起行動,牠推著J61的遺體在海中移動至少11天。

文章插圖

還無法放下自己的寶寶

這些虎鯨媽媽的舉動,在海洋哺乳類中其實並不罕見。2016年,米蘭比可卡大學的生物學家莉潔特(Melissa Reggente)研究飛旋海豚、抹香鯨、虎鯨等7種鯨豚類動物,發現這些鯨豚類動物,都會把死去夥伴、親人的遺體帶在身邊。

科學家普遍相信,牠們這麼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悲傷。海洋醫師協會的虎鯨科學家賈爾斯解釋,由於虎鯨媽媽沒有手抓住孩子,只能用頭頂或其他方式,設法讓小虎鯨保持在自己身邊,

「一旦牠停止將小虎鯨撈回,小虎鯨就會沉入深海中。但是牠還無法放下,牠正在哀悼自己死去的寶寶。」

鯨魚研究中心的研究總監魏斯(Michael Weiss)也表示:「這可能是一種情緒反應,也可能是因為無法放手,或試圖讓幼鯨復甦。我們不知道。」

魏斯說明,虎鯨媽媽在懷胎18個月、順利生下小虎鯨後,還會哺育幼鯨三年;而在這之後,母親與孩子之間一輩子都會維持關係,屬於同一個家族。「在動物界,非常少見到這麼強大、這麼穩定的社會關係,虎鯨是少數的例外。」

文章插圖

南方居民虎鯨是什麼?

奧基與塔勒夸所屬的「南方居民虎鯨」,是一支在基因、文化上都具有獨特性的虎鯨族群。他們屬於定居型(resident)虎鯨,生活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和美國華盛頓州旁的薩利希海(Salish Sea),以捕食鮭魚維生。由於不會與其他虎鯨族群交配、繁衍後代,南方居民虎鯨形成一個封閉的群體,且因數量不斷減少,目前在美國與加拿大均被列為瀕危物種

在這些南方居民虎鯨中,又分為三大群體:J群、K群與L群。虎鯨屬於母系社會,各群體皆是由幾個相關的母系虎鯨家族組成,內部關係緊密,牠們會一起旅行、覓食、社交與休息。在多數狀況下,同樣血脈的虎鯨一生都會生活在一起,只有少數例外的虎鯨會轉換到其他家族生活。

文章插圖

每隻南方居民虎鯨出生後,鯨魚研究中心都會給予牠們一個身份編號。這個編號由出生群體的字母加上一個數字組成,例如,虎鯨「J36」就是在J群體中,第36隻被確認的成員。

此外,當地團體也會額外為每隻虎鯨取名,例如虎鯨J36又名為奧基、虎鯨J35又名塔勒夸。有些保育人士認為,透過這些名字,居民能夠對虎鯨更熟悉、更親近,有助於建立人與虎鯨的情感連結,進而增加人們保護虎鯨免於獵捕的意願。

生存持續受威脅,全世界只剩74隻

無論是奧基或塔勒夸,虎鯨媽媽推著孩子的遺體前進的新聞,其實更揭示了南方居民虎鯨的危險處境。由於生存環境受到人類干擾,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南方居民虎鯨的數量急遽減少。截至2025年4月,三個族群加起來的總數僅剩74隻。

文章插圖

鯨魚研究中心在貼文中指出,會對南方居民虎鯨的生存造成壓力的因素非常多,例如食物短缺、海洋中的汙染物、噪音與海上往來的船隻等等。

近年一項發布於期刊《PLOS ONE》的研究則指出,根據能夠檢測到的數據,南方居民虎鯨有高達69%的機率懷孕失敗,其中約三分之一發生於懷孕後期。鯨魚研究中心的研究總監魏斯分析,虎鯨的繁殖成功率低,可能是受到化學物質汙染影響,此外獵物不足也是一大關鍵因素。

「我認為這些雌性虎鯨中,有很多都曾懷孕且生下幼鯨,但要馬出生後很快就死亡,要馬就是死產。牠們可能會帶著這些寶寶一、兩天或三天。」魏斯說明,

「這種情況可能一年發生好幾次,只是我們沒看見而已。」

文章插圖

如何幫助虎鯨?讓牠們吃得飽

在眾多威脅中,不少研究人員都指出,「食物短缺」可能是對於南方居民虎鯨最嚴重的一項。保育組織「保育虎鯨」(Orca Conservancy )說明,南方居民虎鯨以魚類為食,一隻成年虎鯨每天需要攝取約200至385磅的魚類,相當於牠們體重的4%。然而,南方居民虎鯨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帝王鮭」,生存卻也備受威脅,導致虎鯨的食物越來越稀少。

對此,加拿大廣播公司提到,今年稍早一份報告指出,如果不立即加強保育措施,南方居民虎鯨將面臨完全滅絕。魏斯也警告:「如果我們真的希望看到更少的虎鯨寶寶死亡,就必須採取更嚴肅的行動,恢復帝王鮭的族群,讓這些虎鯨有食物可以吃。」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