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的《牠》為何成為禁書?超過千本書籍被扣押,書店遭突襲 俄羅斯用「反LGBT法」扼殺出版自由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近日,史蒂芬.金的經典小說《牠》(It)在俄羅斯遭到下架,官方與數位電商平台稱該書內容可能違反俄國「LGBT 宣傳」相關規範禁令,出版社也回應「遭讀者投訴,正在重新審查。」

這並非突發、單一事件,而是俄羅斯自2023年最高法院將「國際 LGBT公共運動」定性為極端主義後所延燒的一連串文化整肅的一部分。

從出版社遭突襲、員工遭羈押,到書籍被塗黑、悄然下架,甚至連經典文學與身分政治書籍都被迫修改,俄國出版業正進入前所未見的寒冬。當法律模糊、審查制度化、恐懼日常化,社會的思想空間也被急遽收縮。

史蒂芬.金小說《牠》突遭下架,出版社稱「讀者投訴」

2025年11月,俄羅斯讀者突然發現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經典恐怖小說《牠》從各大電商平台與實體書店悄然消失。新西伯利亞媒體指出,當地書店自11月15日起「一天內清空」了所有《牠》的庫存,據稱與當局要求執行「禁止LGBT宣傳」相關的法規。對此,俄羅斯最大的電商平台Wildberrie回應,此舉可能與官方禁令或平台規範衝突有關。出版社AST隨後表示,因收到「讀者投訴」,已召回書籍進行「專家審查」,之後才決定是否重新上架。

這並不是單一本書的風波,而是俄羅斯出版圈近期劇烈動盪的最新一章。今年稍早,整個俄國出版界已在政府新法規與警方聯合行動下陷入巨大動盪。

大規模突襲出版社 員工遭軟禁,最高面臨12年刑期

今年5月,俄羅斯出版界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打擊。

5月15日,莫斯科扎莫斯克沃列茨基法院下令對Popcorn、Individuum 與 EKSMO 等出版社旗下至少10 位出版從業人員家中遭突擊搜查,並要求Popcorn Books與Individuum出版社的三名員工居家軟禁。據警方所指,這些出版社的員工恐因涉嫌違反《刑法》282.2(1.1):「參與極端主義組織活動」,最高可判12年徒刑。調查單位指稱「LGBT意識形態」會在讀者心中建立對「非傳統性關係」的好感、強調同性與異性關係的道德等價性、甚至讓同性婚姻和領養家庭變得「可以接受」。因此,出版、販售相關書籍也被視為「參與極端主義活動」。這也是俄國史上第一次,將「發行書籍」本身視為極端主義行為。

俄羅斯聯邦調查委員會公開表示,他們已扣押了超過一千本涉嫌「宣傳 LGBT 運動」(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е ЛГБТ движение)的書籍,而這項「運動」已被俄國定義為極端主義組織。遭扣押的作品包括:貝琪.艾柏塔利(Becky Albertalli)的兩部小說;愛麗絲.歐斯曼(Alice Oseman)的圖像小說《Heartstopper》,以及其他被指「宣傳非傳統性關係」的書籍。

近兩個月內,莫斯科、聖彼得堡與新西伯利亞的知名書店也陸續被突襲,莫斯科知名書店Falanster被指控與「不受歡迎的組織」合作,聖彼得堡書店 Podpisnye Izdaniya 則因展示queer主題書籍而被控「宣傳非傳統性關係」。

國際特赦組織俄羅斯主任娜塔莉亞.茲維亞吉娜(Natalia Zviagina)直言批評這場行動「荒謬且恐怖」:「俄國政府無情打擊LGBTQI+人士,如今連出版社也成為目標。他們被指控極端主義,只因為他們在做自己的工作——把書帶給讀者。」她厲聲道,再多的指控、查禁與限制,都無法也不能抹除LGBTQI+群體的存在。

一切的轉折點:最高法院將「LGBT運動」列為極端主義

所有風暴的起始,都回到2023年11月,俄羅斯最高法院的裁定:將名為「國際LGBT公共運動」(International LGBT Public Movement)的正式列為「極端主義組織」。這個「組織」並非指具體法人或組織結構,但法院仍將彩虹旗、包容性語言等符號視為其象徵,聲稱這些象徵會「降低出生率」,是「人口危機」的根源,因而被定性為「威脅國家安全」。

然而,國際人權聯盟(FIDH)指出,真正造成俄國人口數下降主因是戰爭、動員與大規模移民。

該禁令於2024年初正式生效後,但因該規範的定義模糊性、高度主觀認定,空白解釋迅速擴大,使得任何與LGBTQ+有關的文化、文字或符號都可能被視為犯罪證據。

截至2024年,民間團體已記錄至少64件與彩虹符號相關的行政案件,而刑事案件也至少有12件持續調查中:一名年輕女子因戴了彩虹色青蛙耳環遭拘留五天;也有人因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佩佩蛙(Pepe the Frog)戴彩虹假髮的圖片而被罰款;LGBTQ+友善的夜店遭警方突襲,經營者被刑事起訴;甚至與 LGBTQ+相關的旅行社負責人也被指控「建立極端主義組織」而遭收押,最終在牢中自殺。

就連跨國企業也難倖免,今年5月,蘋果公司(Apple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td.)遭莫斯科法院指控未能遵守禁止推廣「非傳統性關係」相關規定、「宣傳 LGBT」為由裁罰750萬盧布

如今,警方突襲出版社、扣押書籍、檢控出版人,俄國的新法制不只是針對個案,而是把象徵性、文化行為都視為犯罪,顯示官方已將文學視為可罰、可控的政治領域。由政府與社會共同形成的監控網,使俄國的LGBTQ+公共生活空間變得愈來愈狹窄,也愈來愈危險。

逮捕、拘留、罰款 從「禁書」到「外國代理人」

過去,俄羅斯政府對出版業的管控多維持在行政裁罰,但近年來已朝刑事懲罰發展。2022年10月,Individuum與Popcorn Books兩家出版社的公司負責人安德烈.巴耶夫(Andrei Baev)與阿列克謝.多庫查耶夫(Alexei Dokoutchaev)被俄羅斯司法部列入「外國代理人」(foreign agents)名單,被迫離境。原因是該出版社出版了小說《夏日在少先隊圍巾裡》(俄文原名:Лето в пионерском галстуке),該書因內容涉及青少年同性戀情節,而成為俄羅斯嚴格的「LGBT 宣傳法」下的標靶。就連出版社多位員工都面臨最高12年徒刑。隔年2月,小說的兩位作者馬莉索娃(Elena Malisova)與席爾瓦諾娃(Katia Silvanova)也被貼上外國代理人標籤,面臨威脅而被迫離開俄羅斯。

國際出版商協會自由出版委員會(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Association, IPA)主席克里斯藤.艾納森(Kristenn Einarsson)直言:「這些逮捕顯示出版業者在俄羅斯面臨的風險正迅速增加。」

在巨大的法律和政治壓力下,Popcorn Books和Individuum兩家出版社於2023年被俄羅斯最大的出版集團Eksmo收購。

100多本消失的書 平台方自我審查

2025年7月,獨立媒體《Верстка》發現,在俄羅斯最大的科技公司Yandex旗下的電子書和有聲書訂閱平台Yandex Books(Яндекс Книги)平台上,至少有110 本書籍消失,包括女性主義、性別研究、性教育、LGBTQ+主題相關書籍,書單包含: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論女性》、珍妮特.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不是只有柳橙》、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性史 III:自我關懷》、安娜.沙德里娜(Anna Shadrina)《不結婚:婚姻之外的性、愛與家庭》等。

對此,Yandex Books回應稱這些作品因「版權到期」而下架,但外界普遍解讀為是平台的「自我審查」(Self-Censorship),在法律對內容的定義和執行標準日益模糊和嚴苛情況下,平台傾向先預防性地下架,以降低風險。這種不透明、無明文公告、無聲的消失,就是審查的一種形式。

塗黑或換成法律警語 當文學被迫「合規」

今年,出版社Individuum出版了政治學者雅夏.蒙克(Yascha Mounk)的《身分陷阱》(The Identity Trap),將書中描述跨性別者的段落全部刪除,並統一換成一段冷冰冰的法律聲明,引用最高法院「極端主義」裁決:「依據《行政法》第 20.3 條,展示極端主義組織的符號將被禁止……」該書主編解釋自己並不喜歡以黑條塗抹,因此選擇以「法律聲明」替代,但本質仍是審查。

2024 年,俄羅斯出版社AST發行賈思敏.馬斯(Jasmin Maes)的著作《海克力斯之血》(Blood of Heracles)俄文版,讀者發現書中內容有許多刪減和大範圍的塗黑,包括同性情慾和戀愛場景被整段刪除;有關性別認同、性取向的描述被替換或刪除;「女人」、「斯巴達人」等詞彙被塗黑(因為在上下文中可能暗示同性關係);某些刪改讓句子不符文法和邏輯,甚至偏離原意,例如「他掐住她,溫柔地」變成「他掐住她」。

文章插圖

此舉引發讀者眾怒,指稱出版社應在書籍上架時在封面或任何地方明確告知讀者,該書內容經過刪減或修改,侵犯了讀者的知情權。儘管出版社辯稱這些修訂是「為符合俄國法律,並已與版權方協商」,但讀者仍拒絕接受。最終,AST出版社向讀者道歉,並召回這批書籍。

從LGBTQ+到歷史、宗教與戰爭 審查範圍不斷擴大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支持「出版關於當代俄羅斯敏感題材的非虛構(non-fiction)作品」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StraightForward Foundation共同創辦人費利克斯.桑達洛夫(Felix Sandalov)指出,俄國當局的禁令正持續擴大範圍,不只是針對LGBTQ+,逐漸蔓延到歷史、宗教戰爭領域。出版界人士指出,現在的俄國,任何提及史達林主義與納粹主義比較,批評俄羅斯正教會,或未使用「愛國」立場談論烏克蘭戰爭的書籍,都可能被視為「危險內容」。

在這樣的審查壓力下,俄國出版業正進入前所未見的寒冬。出版社不再以「選擇題材」作為首要考量,而是以「避免風險」為準則。有些編輯選擇避開所有敏感題材,轉向亞洲文化或藝術史等「安全題材」;有些書店、電子書平台主動移除可能被誤解的書籍;許多閱讀分享平台甚至開始檢視讀者製作的「書單分享」,避免出現「問題作品」。

如今,規範模糊、審查界線浮動不定,每一位出版從業者都必須自行推測,什麼會成為下一個禁忌。

「手稿不會燃燒」文學的永恆性

俄國作家布爾加科夫(Mikhail Bulgakov)在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The Master and Margarita)中有一段劇情,書中的作家因對社會和出版界的絕望,燒毀了自己的小說手稿。後來,當這位作家在撒旦面前提起這件事時,撒旦的化身沃蘭德說:「手稿不會燃燒」(Manuscripts don't burn),並施展魔法,讓那本已被燒成灰燼的手稿奇蹟般地完整復原。

文章插圖

在布爾加科夫生前,《大師與瑪格麗特》這部小說一直未能出版,他經歷了持續的審查、批評和絕望。這句話既是對自己作品命運的預言,也是對當時蘇聯審查制度的有力反擊,也是對極權審查制度下文學和藝術力量的頌歌。

無論當局如何試圖壓制、銷毀作品,真正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是不會被火焰或審查制度徹底消滅的,它們總會以某種方式保存下來並重見天日。這正是文學的永恆性。

文章插圖

當書被定義為「危險」 社會失去了什麼?

閱讀是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身分的途徑之一。當一本書被塗黑、被移除、被定義成「危險」、被以「看不見」的方式移除,社會便失去了觀看彼此的能力,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公共討論也隨之消逝。

在俄羅斯,出版審查不只是在刪一句話,而是在刪掉理解他人的可能性;不只是在取下一本書,而是在抹煞整體社會的討論空間。

當文化政策急速緊縮、身分被抹除,文學被焚毀,社會將失去什麼?當文學被禁止提出問題,社會便只剩下一種聲音——而那正是所有審查制度最終的目的。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