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浪費 德用網路救剩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林亭儀 

根據《嘗嘗剩食》影片,歐盟每年丟棄9,000萬噸食物,而只要300萬噸的麵包便足以供應整個西班牙;歐洲家庭每年丟棄價值1,000億歐元的糧食,相當於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Nestlé)的年度營業額。

文章插圖

和許多富裕國家一樣,德國也面臨嚴峻的剩食問題。根據斯圖加特傳媒學院(Hochschule der Medien)所製作的線上多媒體報導:《過剩》(Im Überfluss),德國每天烘焙出爐的麵包是需求量的125%, 部分麵包店有高達兩成麵包被丟到垃圾桶。

過度浪費的拋棄型社會 一年丟9,000萬噸食物

至於主食馬鈴薯,大型連鎖超市只收購直徑介於3.5至4.5公分的馬鈴薯,許多農夫沒有選擇,只能把賣不掉的馬鈴薯處理掉。或許供應給餐廳、或許當作飼料,但很多情況是被丟到垃圾桶內,有些因為外觀不佳就被淘汰。

然而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因飢荒問題備受困擾,且農業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三分之一,拋棄型社會(Wegwerfgesellschaft)的型態引發許多反思。

德國聯邦政府宣布,2020 年前要將剩食減半,不過目前尚缺少一套具體作法。政府推出「丟掉太可惜」(Zu gut für die Tonne)的活動,從消費者著眼設法改善剩食問題。但仍沒有針對食品業及商家的具體措施。

德國紀錄片導演杜恩(Valentin Thurn)分別在2011年及2015年推出兩部影片:《嘗嘗剩食》(Taste the Waste) 及《百億人─眾人如何能飽足?》(10 Mi l l iarden – Wie werden wir alle satt?),探討食品過剩的問題。

文章插圖

2014年時,法國第三大的連鎖超市 Intermarche 特別針對「看起來醜陋不上檯面」的蔬菜水果進行了一連串的救援計劃,希望讓顧客願意買下這些本該被丟進垃圾桶的水果。

「嘗嘗剩食」檢視剩食的嚴峻問題,消費者想吃什麼無從預測,超過半數的食物都被丟到垃圾桶,且大多都還沒經過消費者手上就被處理掉。根據影片,歐盟每年丟棄9,000萬噸食物,只要300萬噸的麵包便足以供應整個西班牙;而歐洲家庭每年丟棄價值1,000億歐元(約新台幣3兆6,270億元)的糧食, 相當於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Nestlé)的年度營業額。

剩食救星!公民設線上食物分享平台

2050年,地球人口將達百億人,要如何餵飽這麼多人是《百億人─ 眾人如何能飽足?》所要探討的議題,導演杜恩遊走各國,試圖找尋答案。他的結論是:現今的食品產業非常錯綜複雜,很依賴十分脆弱的全球市場,且全世界各地的小農受食品產業壓迫,建議消費者購買當地出產的產品。而電影《產地的滋味》(Taste of Heimat),同名線上平台也隨著電影上線,倡導購買在地農產品的重要性,並告知消費者何處可以購買到可靠、便宜的產品。 

文章插圖

處理剩食從消費者做起,從Foodsharing.de線上食物分享平台及其社群網站上,可以發現德國民眾對剩食問題的重視。網路社群媒體在避免食物浪費上扮演重要角色,民眾善用社群網絡,在各大城市有近百個臉書社團或專頁分享食物,且有許多「食物救星」,十分活躍。不管是多出來的,還是已經烹煮過後的食物都有人分享及索取。有名女網友贈送一盆青綠綠的新鮮波菜引來網友好奇提問, 她答道:「就只是太多了。」需要多少拿多少,這樣不浪費的美德蔚為風尚。

首都柏林街頭自助冰箱有效避免食品浪費,甚至連西班牙也都效仿設立。但柏林當局認為自助冰箱應歸類為食品事業,必須遵守嚴苛的歐盟規範, 釐清食品的來源以保障民眾健康,這無疑是讓自助冰箱的分享模式劃下句點,許多自助冰箱都被上了鎖。為了避免食物繼續被浪費掉,食物分享平台正廣邀民眾集體請願,已經有超過2萬人響應。

剩食問題必須透過民間和業界共同努力,連鎖超市的營利和食品浪費間的衝突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不過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全球第一家剩食超市已在丹麥開幕,可望避免許多食物被浪費。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