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骨董車 舊古巴迎新經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廖漢原、鄭崇生 

美國對古巴經濟制裁與禁運,及卡斯楚政權鎖國,使哈瓦那充滿殖民懷舊景緻,成為歐洲旅客的最愛。海明威流連巴黎盛宴,古巴卻曾是他的心靈之鄉,如今古巴革命前的美古記憶已成一頁歷史,古巴的大門即將重開。

文章插圖

美國與古巴恢復邦交,經濟制裁待鬆綁,但商業跑得比政治快是全球現象,從好萊塢前進古巴拍攝、到熱錢流入房地產,資本主義已悄然潛入首都哈瓦那,破壞與建設齊上演。

歷史兵家必爭之地 哈瓦那殖民風情滿盈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殖民古巴長達五世紀,輸入非洲奴隸,輸出蔗糖與咖啡;西班牙與英國打七年戰爭,英國入侵古巴, 西班牙用佛羅里達換回古巴。

鴉片戰爭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在香港、澳門與台灣等地召募華工,彌補黑人的短缺,哈瓦那的中國城可見拉丁美洲最早期華人移民痕跡。古巴社會綜合歐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等人種、文化和宗教,深具特色。

除了西班牙留下的歷史建築,1898年美西戰爭後古巴獨立,形同美國的保護國,古巴在美國的影響與民族自決中掙扎。1959年斐代爾.卡斯楚(Fidel Castro)革命成功,倒向蘇聯,美蘇都在古巴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記。

古巴首都哈瓦那於1929年完工的政府國會大樓,乍看下猶如美國國會大廈翻版,1958年落成的民族英雄何塞馬蒂(Jose Marti)紀念碑,也有華盛頓國家紀念碑與林肯紀念堂的影子。

1950年代的美國雪佛蘭(Chevrolet)和別克(Buick)仍在路上奔馳,與前蘇聯的拉達(Lada)轎車都是街上的老古董。

卡斯楚家族大權在握超過半世紀,計畫經濟並未抹去古巴人的藝術血液,哈瓦那街頭隨處可見結合共產與民族自決的藝術創作。

作家海明威流連於巴黎的盛宴,古巴卻仿如他的心靈之鄉,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制裁與禁運,及卡斯楚政權鎖國,使哈瓦那充滿殖民懷舊景緻,成為歐洲旅客的最愛;古巴革命前的美古記憶已成一頁歷史,如今古巴的大門即將重開。

文章插圖

前進古巴待解禁 投資客磨拳擦掌淘金

早在美國總統歐巴馬造訪古巴前、美國電視劇《謊言屋》(House of Lies)已在哈瓦那知名老城區穿梭取景,成為兩國復交後,首個在古巴首都拍攝的美國影集;英國搖滾樂團「滾石」也獲古巴政府批准,3月底在哈瓦那舉辦歷史性的免費演唱會。

美國影視、英國流行樂,這些資本主義的象徵標誌,在半世紀前,可是斐代爾.卡斯楚革命推翻美國支持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政權時,誓言要終結的對象。如今,大眾文化正摩拳擦掌以各種形式潛入哈瓦那,當地人彷彿經歷著中國大陸當年改革初始的相似情節。

不少古巴裔美國人正等美國國會解除貿易禁令,抱著上百萬美元現金將全面投資百廢待舉的古巴。他們回老家幫助親戚、也掌握投資先機,更將改變原本因政治隔絕而保留下的哈瓦那風情,改革開放走下去會帶來的變化,是回不去了。

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古巴最近處僅約145公里,除了包機,美國民眾目前仍需經由第三地繞道前往古巴,目的限制在探親、學術、文化、體育與新聞交流等,也就是理論上,美國人到古巴享受陽光與沙灘仍屬非法。

台灣民眾相對簡便,持中華民國有效護照的旅客,於轉機地登機前購買旅遊卡即可停留30日,歐洲的法航、荷航與加拿大航空,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的業者都有飛哈瓦那的航班。美古可能在2016年中恢復直航,古巴目前僅有約6萬間旅館客房,旅遊業蓄勢待發,古巴掙扎在現代化與民族情緒中,期盼經濟開發之際,也不希望成為下一個波多黎各。

延伸閱讀:《「謝啦,歐巴馬」 古巴人苦笑期待88年來首位美國現任總統來訪
古巴醫療外交破孤立 醫生:不為錢只為愛
一位住在台灣的德國人用他的文章愛台灣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