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心理學家:失控的正向思考反而是種負擔
社會總是瀰漫著鼓勵人們保持積極樂觀、精益求精的正向思考,並要盡其所能地把負面想法趕出大腦,但也開始有人認為,這種一味追求正向思考的文化也不全然是好事。

布林克曼認為,與其凡事都往好處想,不如試著「專注在自己的負面狀態」、「沈浸在過去」、「癱軟在沙發上」。
Photo: Max Howell
在大多時候,我們碰到挫折時總會想要趕快再站起來,質疑自己怎麼沒辦法樂觀看待一切,卻沒注意到逃避和休息也是站起來的另一種方式。
Photo: badjonni當正向思考成為主流
布林克曼表示自然而然地維持正向樂觀或讀些勵志書並不是壞事,但問題在於正向思考幾乎獨霸了社會的價值觀。
他以市面上的勵志書為例,指出裡面大多傳達出「往好處想」、「做就對了」、「相信你自己的想法」等等積極思維,要人們去找到自己的快樂,無形中就是在譴責不快樂的情緒其實是自找的。這對情緒無疑是有害的想法。
來點「防禦性的悲觀主義」也不錯
布林克曼認為,正向思考並不是適用於所有人,不斷逼迫自己這麼做只為帶來壓力或情緒疲乏,適時地降低對自己的期許、做好最壞的打算,反而意外可以提升正面效果——而這樣的想法也與心理學家在近年提出的「防禦性的悲觀主義」(defensive pessimism)相呼應。

有些看似很個人的問題,其實會受到當時的社會環境所影響,因此布林克曼認為正向思考不能全然解決問題。舉例來說,有個人在 2008年的時候失業了,卻一直找不到工作,這時候他可能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但是當我們再看看周遭,會發現很多人在這個時候也失業了、甚至有公司倒閉的情形──追根究柢就是因為那年發生了金融海嘯,是那個時候的社會經濟結構出了問題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路透社
圖為電影《腦筋急轉彎》的劇照。該部片用詼諧方式傳達了「各種情緒缺一不可」的意涵。
Photo: BagoGames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