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堂堂正正的朝鮮人 揭開日本「朝鮮學校」神秘面紗

想像一下學校裡的人都穿著韓服、說著韓文,在教室裡還會掛著金正恩的畫像,這個景象不在北韓,而在日本的「朝鮮學校」。在這裡,學生們能學會當個堂堂正正的朝鮮人。

文章插圖

選擇留在日本的「朝鮮‧韓國人」

回顧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殖民歷史,自 1910年日本和朝鮮王國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後,不少來自朝鮮半島南部的釜山、濟州島的朝鮮人來到日本,在礦場或工地工作。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日本約有 200萬名朝鮮人。在隔年,約有 150萬名的朝鮮人回到朝鮮半島,而剩下 55萬名左右的朝鮮人則選擇留在日本繼續生活。

這些留在日本生活的「朝鮮人」,在國籍上不屬於日本國民,而是具有居留資格的「朝鮮‧韓國人」。

小補充:誰是「在日朝鮮‧韓國人」?

「朝鮮‧韓國人」裡的「朝鮮」一開始並非專指北韓,而是二戰前來自朝鮮半島的朝鮮人。在南、北韓分裂後,日文裡面稱呼南韓為「韓國」,北韓則是「北朝鮮」,才會統稱這些人為「朝鮮‧韓國人」、「在日(朝鮮‧韓國)人」。

關於這些人的國籍為何,在日本與南韓建交、不承認北韓的情況下,這群戰前來自朝鮮半島的「朝鮮人」可以選擇將身份維持在「朝鮮籍」(但在日本等同於無國籍的狀態),或是「韓國籍」(即南韓籍)。

文章插圖

從500間以上到只剩66所「朝鮮學校」

當時留在日本生活的「朝鮮‧韓國人」有感於年輕一輩不太會說韓語,在短短一年內(1946年10月前),於日本各地開設了 500間以上的「朝鮮學校」。

一直到現在,日本全國還有 66所「朝鮮學校」。這些「朝鮮學校」在日本法律上相當於廚藝學校、駕訓班等「各種學校」,「朝鮮學校」的學歷通常也不被日本正式的教育體系承認。

以橫濱市的神奈川朝鮮中高級學校為例,這所「朝鮮學校」招收國一到高三的學生,2016學年度全校共有 174人,多半都是第三、第四代的「朝鮮‧韓國人」。這些學生當中有 32%是朝鮮籍、63%是南韓籍,另有 5%擁有日本國籍。

文章插圖

「朝鮮學校」教什麼

早上第一節課從 8點45分開始,老師和學生在學校有時得穿韓服,學校裡都是以韓文為主:所有看得到的文字,或老師授課語言都是用韓文,但學生們課餘間還是會用日文來溝通。

上課內容包括韓文、日文、理科、數學等 11個科目,其中以韓文和朝鮮歷史的「民族科目」佔了總上課時數的四分之一。

學校表示,朝鮮學校的教科書、授課內容都符合日本的課綱標準,這是因為「朝鮮學校」以「學生要在日本社會永久居住」為前提,所以課程上也會標示對應的日文字。

文章插圖

感謝北韓最高領導人

「朝鮮學校」的教室裡面還會掛上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已故北韓創建者金日成的肖像畫。神奈川朝鮮中高級學校校長金龍權解釋道,這是為了要感謝北韓領導人在日本推廣民族教育有困難的時候,願意提供協助。

根據水野直樹和文京洙的《在日朝鮮人》一書記載,北韓從 1957年開始提供「朝鮮學校」教育補助金,現在北韓每年都還會撥 1億日圓(折台幣約 2,700萬元)給日本境內的「朝鮮學校」。

「朝鮮學校」不是語言學校

校長金龍權強調,如果「朝鮮學校」只教學生韓文,那就和一般的語言學校一樣,沒有必要特別送學生來「朝鮮學校」就讀,和日本人一起唸一般的學校就好了。

正是因為「朝鮮‧韓國人」特殊的歷史、身分背景,「朝鮮學校」不只希望學生能在這裡學習到朝鮮民族的精神、文化與歷史,還能扎實學到知識,藉此培育出活躍在日本或外國的人才。

文章插圖

「你的祖國在哪裡?」

當被問到「你的祖國在哪裡?」的問題時,「朝鮮學校」的學生們又會如何回答呢?記者訪問到 4名母語都是日文而非韓文的高三畢業生:孫聖順、姜侑那、宋貴奉和崔希幹。

孫聖順說:「我的故鄉是朝鮮」、「雖然朝鮮像是我的故鄉,但我的國籍是南韓。」崔希幹則說:「我的國籍是朝鮮,但在留卡(相當於外國人居留證)上我的故鄉和出身是來自南韓。」

而姜侑那和宋貴奉也呼應孫聖順的說法,認為自己的祖國是朝鮮。

文章插圖

校外旅行去北韓

「朝鮮學校」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在於,高三生的校外旅行是去北韓待 2周。

1980年代初期,當時只有成績優秀的學生能拜訪北韓,到了 1980年代後期則改為全校高三生一起去北韓。最早之前「朝鮮學校」的學生是從新潟港搭貨客兩用船去北韓,自從 2006年日本政府禁止和北韓通航之後,則全部改由搭飛機到北京轉機,再到北韓境內。

去北韓前很擔心

神奈川朝鮮中高級學校的姜侑那和孫聖順表示,日本社會對於北韓印象都不太好,在出發前家人和自己都有點擔心。宋貴奉則說,自己在日本常常覺得很不自在,像是身處在敵營的外人一樣。

文章插圖

溫暖歡迎就像家

但實際到了北韓之後,宋貴奉覺得自己就像回到家一樣,受到北韓的溫暖歡迎。

崔希幹則說,覺得自己過了「生而為人的權利獲得保障的兩周」,是打從出身以來第一次能以朝鮮人的身分堂堂正正地走在街上,雖然北韓的生活水準沒有很高,但人民都很幸福。

姜侑那也說,去了一趟北韓之後又重新認識了一次自己,今後也要堂堂正正地當個朝鮮人。

文章插圖

在「朝鮮學校」肯定自我

自從 2011年起,每周拜訪一次愛知縣的「朝鮮學校」,還 4度跟著學生一起去北韓的愛知縣立大學山本かほり教授說,「朝鮮學校」讓他們肯定自我,才能在日本社會上以朝鮮人的身分活下去。

不會只看到好的一面

山本教授接著說道,一開始看到這群學生去過北韓後更喜歡北韓也覺得很糾結,但只要真的跟著學生去一次北韓,就可以感受到北韓的盛情款待不是演出來的。雖然外人常說去北韓只能看到他們好的一面,但實際走在街上,還是能看到很多令人討厭、貧苦的景象。

文章插圖

只有「朝鮮學校」不行

另一方面,「朝鮮學校」接受來自北韓的教育補助金,以及「朝鮮學校」歷史課本的爭議,一直飽受外界批評。

2010年,日本政府推出《高校無償化》法案,要讓公立高中學費全免、私立高中學費同額補貼來減輕負擔。

一般而言,外國學校(如華僑學校、美國學校等)也適用這條法案。但日本政府以北韓人綁架日本人為由,規定「朝鮮學校」不適用這條法案。

地方政府接連凍結補助

各地方政府也在《高校無償化》法案推出之後,以「朝鮮學校」接受北韓補助款,接連凍結、取消原先提供給各地「朝鮮學校」的補助款。

2007年分散在 28個都道府縣的 66所「朝鮮學校」總計可獲得 8億2,000萬日圓(折台幣約 2億2,000萬元)的補助款,但到了 2015年只有 18個都道府縣撥款給「朝鮮學校」,總計只有 3億7,000萬日圓(折台幣約 9,900萬元)。

外交問題  不能影響受教權

一橋大學名譽教授田中宏認為,一開始是日本政治家先煽動民眾反在日「朝鮮‧韓國人」的情緒,原則上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能介入外國學校的教育內容。

他說,北韓和日本對立是外交政治的問題,不能因為這個因素將「朝鮮學校」排除在《高校無償化》法案之外,這就是對「朝鮮學校」的歧視,還影響到學生的受教權。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