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尼斯教堂遭恐攻 伊斯蘭極端主義衝突加劇

昨天,法國尼斯聖母大教堂遭到恐怖攻擊,兇嫌的攻擊手法和幾周前發生的中學老師斬首案相似,震撼了整個法國,也進一步讓法國國內「世俗化精神 vs 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衝突上升到另一個層次。

文章插圖

遭兇嫌割喉近乎斬首

周四(29)早上 9點,位於法國尼斯(Nice)的聖母大教堂遭到恐怖攻擊,兇嫌進入教堂後,率先持刀攻擊一名 55歲的男性教堂工作人員,隨後轉而攻擊另外兩名女性,總共造成三人死亡。其中,受害的 60歲女性遭兇嫌割喉近乎斬首,另一名 44歲的女性跑到附近的咖啡館求援後,傷重不治身亡。

兇手是突尼西亞移民 

法國首席反恐檢察官里卡德(Jean-François Ricard)表示,兇嫌是來自突尼西亞、今年 21歲的奧伊薩伊(Brahim Aouissaoui),他在今年 9月20日抵達義大利的蘭佩杜薩島(Lampedusa),在隔離完後於 10月初抵達法國。

里卡德表示,案發後警官包圍了奧伊薩伊,他一邊持刀衝向警察,一邊喊著「真主至大」(Allahu akbar),隨後遭警察開槍射擊後送醫治療。

同一時間  攻擊案正發生

同一時間,在法國南部城市亞維農(Avignon)也發生了攻擊案,一名男子持槍威脅路人,最後遭警方擊斃;在里昂(Lyon),警察逮捕了一名阿富汗人,他帶著 30公分的長刀想要登上電車攻擊乘客;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Jeddah),法國領事館的警衛遭到一名男子攻擊,所幸送醫治療後沒有生命危險。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警戒程度調到最高

在尼斯教堂恐攻案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立刻趕到現場,他將這起攻擊定調為「伊斯蘭恐攻」,並且宣布增加全國教堂的巡邏軍警人數。

馬克宏說:「很明顯的,法國遭到了攻擊。」目前,法國的恐怖主義警戒程度也被當局調到最高。

尼斯市長:我們受夠了

尼斯市長艾斯特羅希(Christian Estrosi)則表示:「我們受夠了,法國是時候擺脫承平時期使用的法律,以便在我們的領土上永久消滅伊斯蘭法西斯主義。」

文章插圖

沒有穆斯林會支持攻擊

與此同時,法國穆斯林社群則希望大眾不要將穆斯林和恐怖分子畫上等號,尼斯當地的一名伊瑪目薩杜尼(Abdelkader Sadouni)說:「我們的宗教和這樣子的攻擊事件相距甚遠,沒有任何一個穆斯林會認同這樣的攻擊。」

恐怖分子破壞國家團結 

薩杜尼接著說,犯下教堂攻擊案的恐怖分子「打破了我們渴望已久的國家團結」,「這點讓我感到擔憂,這正是恐怖分子的目的,他們成功了」。現在,薩杜尼最怕近日一連串的恐攻案會在民眾的心中灌注對伊斯蘭教的恐懼。

文章插圖

穆斯林不等於恐怖分子

今年 24歲、遠從突尼西亞來到尼斯研讀藝術史的加爾比(Imen Gharbi)表示,她很擔心近日法國社會對待穆斯林的氛圍越來越不友善。

「這起攻擊案讓我感到震撼跟噁心,我跟大家一樣都譴責這樣的攻擊,但是我們不應該把穆斯林和恐怖分子混為一談,」身為穆斯林的加爾比提到,她覺得自己因為穆斯林的身分被人針對:「人們感到憤怒,而我感到不再安全。」

法國兩大支柱受到攻擊

另一方面,法國退休稅務顧問奧克勒(Christian Aucler)則說,幾個星期前的老師斬首案和尼斯教堂恐攻案,顯示法國社會的支柱(教育和宗教)正受到攻擊。

「很明顯的,我們可以看到有宗教試圖接管我們的原則,」奧克勒補充道:「法國人非常重視歷史和文化,看到文明遭到攻擊和質疑,讓他們覺得很痛苦。」

文章插圖

海內外穆斯林砲轟馬克宏

而誓言貫徹法國世俗化精神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日的發言受到海內外穆斯林的抨擊,包含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內,都對馬克宏的言行不置可否。

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這麼做

幾周前,馬克宏呼籲「伊斯蘭教展開一場啟蒙運動」、「讓伊斯蘭教可以與法國和平共處」。馬克宏也提到,法國的世俗化精神正受到極端主義的挑戰,自從老師斬首案發生後,他帶領的政府佈下了天羅地網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像是關閉遭控煽動激進主義和暴力的清真寺與相關組織、將疑似與恐怖分子有關連、被關押在監獄的外籍人士驅逐出境、突襲搜索疑似「擁護激進伊斯蘭教」和仇恨言論的穆斯林組織。

抵制法國產品、譴責總統言行

然而,這些遭到掃蕩的組織只有少數真的與恐怖主義有關,這點引起了海內外穆斯林的憤怒,從孟加拉到卡達紛紛發起抵制法國產品的抗議串聯「#boycottfrenchproducts」、巴勒斯坦人則呼籲舉辦「對法憤怒日」、多名穆斯林領袖站出來譴責馬克宏的發言和作法,聲稱這是對法國穆斯林的集體懲罰。

馬來西亞前首相:穆斯林有權殺害法國人

在這些針對法國的批評中,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在Twitter上的發言最令法國政府神經緊繃,馬哈迪表示:「穆斯林過去遭到屠殺,現在有權來殺害上百萬名法國人。(註)」

馬哈迪的言論一出,法國政府立刻要求Twitter將該篇貼文下架並且封鎖馬哈迪的帳戶,因為他的言論涉及煽動仇恨以及暴力。

註:在原始貼文遭下架後,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表示,他的言論遭人斷章取義,後面還有一段寫道:「大體上,穆斯林不適用『以眼還眼』的法律,穆斯林就是不會這麼做,法國人也不應該這麼做。法國應該告訴他們的人民尊重其他人的感覺。」

文章插圖

馬克宏:我們寸步不讓

回首過去,從 2015年《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恐攻案開始,法國屢遭恐怖攻擊,世俗化精神和伊斯蘭激進主義之間的衝突至今尚未平息。

「如果我們再次遭到攻擊,那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的關係,」法國總統馬克宏接著提到,包含信仰與言論自由在內,「我們一步也不會讓」。

【法國近年遭恐攻時間表】

2015年1月:兩名伊斯蘭極端分子持槍闖入《查理周刊》巴黎辦公室,槍殺 12人。

2015年11月:槍手和自殺炸彈客對巴黎巴塔克蘭劇院(Bataclan concert hall)、體育館、餐廳和酒吧發動攻擊,造成 13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2016年7月:一名槍手開著大型卡車衝入尼斯慶祝法國國慶日的現場,造成 86人死亡。隨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出面聲稱犯案。

2016年7月:在法國北部城市盧昂(Rouen),兩名恐怖分子闖入當地一座教堂內,殺死了天主教神父哈梅爾(Jacques Hamel),並且讓另一名人質重傷。

2019年10月:在巴黎警察總部,一名IT人員持刀攻擊警察,造成 4人身亡、1人重傷。

2020年9月:一名 25歲的巴基斯坦移民在《查理周刊》前巴黎辦公室外頭刺傷兩名路人,藉此反對《查理周刊》重新刊載 2015年造成恐攻案的爭議漫畫。

2020年10月:法國歷史老師帕蒂(Samuel Paty)在回家的路上遭斬首,原因出在他在課堂上用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諷刺漫畫來講述言論自由。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