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性化工作模式 「大辭職潮」吹向澳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丘德真 (中央社駐雪梨記者) 

隨著COVID-19封鎖措施和企業關閉運營,2020年4月起約有78萬澳洲人失去了工作。18個月後,隨著國家再次開放,從旅館飯店到高端技術企業都在努力填補這些職位空缺,許多人對工作機會嗤之以鼻,轉而選擇追求新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願望。

文章插圖

員工不甘再當機器部件 迫使企業反思管理模式

全球研究公司Gar tner向澳洲ABC電視台發布的新數據顯示,公司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現在將留住勞動力視為首要戰略重點。研究表明,澳洲雇主面臨著一條崎嶇的道路,公司需要「推銷職業發展前景」以吸引雇員和求職者。

狄金大學( Deakin University)附設澳洲人力資源研究院研究員馬凱文(Aaron McEwen),以及澳洲心理學會執行長勃吉斯(Zena Burgess)均估計,大辭職潮可能即將在澳洲出現。

但對大多數上班族來說,他們更關心的議題是:大辭職潮是否真能惠及大多數人,而非獨厚少數職場菁英?

對此,馬凱文樂觀地認為,即將來臨的這一波大辭職潮並非只有少數人受惠。

馬凱文接受ABC訪問時坦承,的確有些人會比其他人更有條件辭掉工作;不過,大辭職潮議題的重點,並不在於雇員要不要辭職。

馬凱文解釋,大辭職潮作為社會現象,是指眾多企業存在著惡性的職場環境,例如員工被騷擾、霸凌、羞辱,以及健康受損等,在這前提下,雇員自然會對於自身所處的職場環境提出質詢,而雇主也自然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

馬凱文指出,疫情的出現已對雇員的心理造成衝擊;有別於過往新自由主義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撙節政策橫行的時代,隨著疫情的到來,人們開始不甘於繼續充當經濟活動的機器部件;人們希望被當成是有血有肉、性格多元、偶然犯錯也偶有佳作、有人性的人。

文章插圖

年終縮水、升遷無望 大辭職潮3月席捲澳洲

馬凱文認為,雖然澳洲尚未出現大辭職潮,但已經有迎接大辭職潮的相關跡象。他指出,有別於很多其他國家,澳洲社會普遍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就業市場也正在復甦;他同時預料,澳洲2022年將會有很多雇員對自身待遇感到不滿。

馬凱文相信,受疫情影響,很多雇員所領取的年終獎金勢必會被打折扣,或者升遷機會不如往年。在經濟前景樂觀以及雇員不滿現狀的兩項因素重疊影響之下,他預估今年3月澳洲將會出現大辭職潮。

馬凱文建議,雇主應該要把握這個一整個世代難得出現一次的機會,重新調整工作環境,以便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例如,雇員朝九晚五待在辦公室的工作方式,是19、20世紀的過時產物。

馬凱文分析,過往朝九晚五的工時安排,是為了配合太陽上、下山時間;而大家都得待在辦公室的要求,主要是因為以前員工家裡沒有電腦或傳真機等設備。

馬凱文提醒,企業必須注意員工的需要,並找出讓員工能夠獲得成長,而非被榨乾的工作方式。

文章插圖

大辭職潮中看見新契機 「工作塑造」勞資雙贏

澳洲心理學會與墨爾本大學針對193名來自各行各業和不同教育程度的雇員進行意見調查,並在去年11月底公布報告指出,雇主愈是能夠讓員工發揮所長,並且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將會愈有可能留得往人才。

該調查發現,逾半受訪者同意自己是「邁向有目標和有意義的生活」,同時48%對工作感到熱忱。該調查特別提到,所謂的工作熱忱,應是基於良性的工作與生活平衡而造就的,是有別於沉迷於工作並且與個人興趣相衝突的工作熱忱。

勃吉斯認為,大辭職潮將會給企業和員工帶來雙贏。她相信,經由大辭職潮的洗鍊,要是企業裡能夠升級推行「工作塑造」(job crafting)人力資源管理的話,職場將會更能夠讓雇員在工作上獲得滿足感,同時企業又能獲得更大利潤。

勃吉斯解釋,「工作塑造」的管理概念,是針對不同雇員特質分派任務,並讓雇員能夠在工作中學習成長,進而增加雇員的工作滿足感;另外,在針對如何讓企業成長的議題上,要是雇員能夠獲得更多發言機會,可有助企業擴大利潤。如此,企業和雇員都可達到雙贏。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