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圖書館】講話比較大聲,不代表是對的 集體錯覺的真相

---本文為地球圖輯隊 X 皇冠出版合作---

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陶德羅斯認為,人們之所以會被「帶風向」,關鍵不在於媒體的偏頗或誤導,而是我們內心的「從眾心態」,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與認同,為了融入群體、獲得歸屬感,往往選擇閉口不言,甚至說出違心之論,人們心甘情願與錯覺共謀,最後卻迷失了心中的答案。

我們跟隨群眾的渴望,就跟無情的地心引力一樣是一種通則,我們只要活著就會下意識追隨這種渴望而且幾乎無法避免。這種渴望並不在乎事實,所以我們不僅經常誤解別人的意思,還經常搞錯群眾的想法或期待。這種追隨主流群眾的偏誤,就是讓我們陷入集體錯覺的基本原理。

本文摘自美國知名教育發展心理學家陶德.羅斯(Todd Rose)著作《集體錯覺:為什麼我們寧可欺騙自己,也不敢跟別人不一樣?》,以下為摘要選文。

文章插圖

編織的是國王的新衣,還是社會的謊言

集體錯覺最有名的例子你一定聽過,那就是安徒生1837年出版的《國王的新衣》:

兩個騙子唬了一個自負的國王,讓國王相信他們正在編織一件華服,這件衣服非常漂亮,但只有聰明的人才看得到。當然,沒有人想被當笨蛋,所以每個人都照著騙子的期待,說這件衣服有多漂亮。直到國王光著屁股,洋洋得意地穿過城市的時候,一個小孩說出了真相,魔咒才被打破。

簡單來說,集體錯覺就是社會編織的謊言,當群體中大部分的人私底下都拒絕某個觀點,卻誤以為大部分人都接受,他們就會在公開場合附和這個觀點。有時候,這會讓每一個人都去做「大家」希望他做的事,最後就都選擇了那些沒有人想要的結果。集體錯覺就是這麼可怕。

且事實上,集體錯覺在當代社會無所不在,而且越來越危險。

文章插圖

你上完廁所會洗手嗎?

1989年有人用這個問題,研究了59名在圖書館上廁所的大學女生,研究人員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待在洗手間裡看了31位學生的行為;另一組躲起來,在受試者看不到的地方偷偷觀察了28位。最後發現,有人在旁邊看的那組,有77%的學生如廁之後洗手;研究者躲起來那組只有39%。

也許這個實驗聽起來很蠢,但它告訴我們集體錯覺可能是怎麼產生的。我們人類的社會性很強,光是知道身邊有人在看,我們的行為就會明顯改變。我們的基因,讓我們無論想不想要,都會下意識地滿足別人的期待,這就是社會科學家所謂的從眾偏誤(Conformity bias)。

你是真的喜歡,還是喜歡別人的喜歡

以2016年的一項研究為例,研究人員一邊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受試者的大腦活動,一邊讓受試者看各種不同食物的照片,從很有營養的青花菜到毫無營養的糖果,總共一百五十張,每看完一張就立刻以給分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那種食物的喜好程度,一分是最討厭,八分是最喜歡。

受試者評分之後,就會看到之前兩百位受試者所打的平均分數,如果他的分數跟這些人一樣,螢幕上就會出現「同意」的字樣,如果分數不一樣,電腦就會算出他打的跟這些人差多少。等受試者看完這些回應之後,研究人員會請受試者在幫這些食物評一次分。

結果就跟你猜得一樣。受試者第二次的分數,變得跟其他人的平均分數更近,他們根據其他人的喜好,來改變自己的喜好。更有趣的是,受試者不只行為改變,大腦活動也改變了,當受試者看到其他人的偏好之後,他們腦中負責思考食物價值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所評斷的,就不再是那個食物有多健康,而是那個食物有多受歡迎。

而且受試者並不知道,所謂的「之前兩百人的平均分數」完全是研究人員捏造的,只是為了要讓受試者以為自己面對一整群人而已。

從眾偏誤根本不需要奠基於事實。更精確地說,我們只要相信其他人都喜歡某件事,大腦就會把我們推向那件事,即使我們搞錯了也一樣。

文章插圖

腎臟是等不到還是被丟掉

美國每年有十萬個美國人在等待腎臟。但捐贈者每年只有兩萬一千人。這些等待腎臟的病患,大約有四分之一會在一年內死亡,而且如果你拿起等待名單,映入眼簾的畫面會更慘,你每天平均會看到十七個人在等待過程中死去,而且每九分鐘名單上就多一個人。

這時候你也許認為,這只是因為需求遠超過供給而已;但之後你檢查了一下供給,發現將近五分之一的腎臟被丟掉了。

這樣的悲劇,是名單的設計缺陷,加上我們對他人選擇的想像共同造成的。
當美國出現一顆腎臟,負責單位會先列出適合移植的患者名單,然後根據患者的登記順序,依序詢問名單上的人,也就是說,如果名單上的第一個人拒絕接受移植,第二個人就會被迫在沒有資訊的情況下,決定要不要接受那顆腎,而且幾乎沒有考慮時間。

這種制度讓腎臟像是賣不出去的房子一樣,在名單上待得越久,看起來好像品質越差。想像你是名單上第二十位,你聽到這顆腎臟已經被拒絕十九次,會不會懷疑它是因為狀況不好,才會被前面的人接連拒絕?

在現實之中,有十分之一以上完全健康的腎臟就是因為這樣,在反覆拒絕之後被丟棄。

那十九個人明明等著腎臟來救命,卻陷入一種「模仿陷阱」。他們資訊不夠,所以直接假設前面的人都是深思熟慮之後拒絕了這顆腎臟,所以這顆腎臟一定有問題。「模仿陷阱」比我們以為的更常見。例如路上如果有一間狀況很好的房子一直賣不出去,我們通常會認為這房子一定有問題;如果你失業了,待業的時間越長,找到新工作的機會就越低,因為雇主會想,之前的雇主沒把你搶走,一定是你有什麼問題。

當我們覺得資訊不夠可靠,或者自己判斷不夠可信的時候,就會開始根據別人的行為來做決定,陷入了「模仿陷阱」。我們的大腦會下意識地找資料「證實」我們看到的事情,尤其是在不夠確定的時候,只要某些人看起來好像比我們更有知識,我們就會不自覺跟隨他們。

此外,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確定自己的觀點和知識百分之百正確,這時候我們也會用模仿來填補空白。

文章插圖

學會問「為什麼」

把腎臟直接丟掉的問題,其實有解決的方法。而且那個方法簡單到大家都沒想過,直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張娟娟提出來,大家才如夢初醒。張娟娟認為,只要排隊的人在拒絕腎臟的時候額外附上理由,問題就能改善。只要多加一句「我剛好要出門旅行」、「我得了重感冒」、「這顆腎的是合度不高」排在你後面的人就能知道這顆腎的真實情況,做出更好的判斷。

我們也就不會陷入集體錯覺,因而扔掉一堆可以用的腎臟。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腎臟移植問題,也適用於其他地方,很多時候只要多問一句「為什麼」,就不會跟著前人一起錯下去。

有人可能會擔心,問為什麼會帶來麻煩。但有趣的是,人們喜歡分享自己的觀點,喜歡解釋自己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選擇。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即使是拿「你覺得可以墮胎嗎」這種非常敏感的問題請對方分享觀點,對方也會產生正面感受。光是彼此請教,就能讓我們更喜歡彼此。

我們第一時間同常都會猜錯其他人行動的原因,當我們問過為什麼,我們就不會用這種假設來做決定。我們一旦聽到別人的理由,就能評估對方的狀況能不能套用到我們的價值觀跟優先順序,知道他們的意見能不能拿來參考。

也許獨立思考很累,但這樣才能讓每一個人成為自己,才能讓社會正常運作、存續下去。

文章插圖

本文摘自著作《集體錯覺:真相,不一定跟多數人站在同一邊!》,繁體中文版由皇冠文化代理。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

  • 博客來(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 誠品線上

  • 金石堂

Q:我也想看《集體錯覺》!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3/1/31中午12點截止

  • 送出名額:2名(限寄送台澎金馬)

  • 活動方式:

  1. 贊助DQ滿額成為DQ VIP(月定期贊助100元或年度贊助1200元)⁣:贊助網址由此去

  2. 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DQ VIP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集體錯覺》⁣:社團由此去

Q:什麼是地球圖書館?

地球圖書館」是由DQ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