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與跳槽,是為了更好的我」配屬扭蛋大暴死,日本年輕人的逆襲

對於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來說,《島耕作》或許已成為最不符合時宜的職場漫畫了。當漫畫的主角島耕作,從公司小螺絲釘一步步往上爬,成為掌管整個企業的大齒輪、總開關的傳奇經歷,放到令和世代,已變成了與社會脫節的劇情了。

如今,描寫上班族的漫畫或小說,已不再是希望透過工作自我實現、出人頭地的勵志故事,取而代之的是,一篇又一篇以「社畜」為主角的故事。

當過勞死、職場霸凌成為日本職場的日常,這幾年,配屬扭蛋(配属ガチャ)一詞,則成為每年四月櫻花紛飛時,即將入職的社會新鮮人,賭上人品與運氣的挑戰。

文章插圖

曾經的企業三大神器,卻也不再神氣

終身僱用制年功序列企業內工會,曾經是日本企業的三大神器,再加上日本特有——每年都會統一招募應屆畢業生(日文:新卒一括採用)制度,日本經濟自戰後便高速成長。

但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曾經的三大神器早已不再神氣,尤以終身僱用制也在經濟不景氣下被逐漸淘汰,2019年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更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已經進入難以維持終身僱用制度的階段」。

因此,當日本職場最強的「終身保固」已過保,現在日本Z世代年輕人(1995年至2009年出生)找工作不再隨遇而安、聽天由命,而是「趕快放手,直到夢想到手」。

老闆,我想離職

根據厚生勞働省統計報告指出,1999年到2005年就職冰河時期,應屆生到職三年內的離職率約為35%,但入職不到一年的離職率則是高達40%,主要原因是企業過度看中「即戰力」,加上企業大量僱用非正職的「派遣人員」導致的結果。

*離職率計算公式:到職3年內離職人數÷應屆畢業生到職人數×100

2010年後,應屆生到職三年內離職的人數,一直穩定在32%左右,2021年最新的離職率則為31.2%。雖然這個數字看似沒有太大的變化,但現在日本年輕人對於工作,已和上一代「活到老,做到老」的態度有所不同。根據內閣府2018年青年就業意識調查,43.4%應屆生主要離職原因是認為「工作不適合自己」,其中,約有一半的人是在到職一年內做出決定,而讓多數應屆生決定提前離職的主要原因便是——令人無所適從的「配屬制度」。

不是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而是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

配屬扭蛋,大失敗

日本傳統由公司指派應屆生部門或工作岡位,而非由求職者應徵自己想去的部門的「配屬制度」,這幾年,越來越受到日本年輕人的反彈,也成為多數應屆生提前離職的主因。

在正式入職前,公司會預先調查新人想要進入的部門,但最後實際分發的結果,也難以滿足所有人的心願,就像是「轉扭蛋」一樣,命運不是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都是隨機且不能選擇的。

每到四月,最多新鮮人報到的季節,推特上便會出現許多關於「配屬扭蛋」的推文。

文章插圖

雖然不知道是幾分「天注定」、幾分「靠打拼」,但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決定新進人員的工作職位,並不會真的像扭蛋一樣隨機安排,但也因為配屬制度的「不透明」,加上日本特有的「就職活動」,配屬扭蛋成為社會新鮮人們在等待的過程中,難以放下的心中大石。,

努力這麼久,換來的卻是一場空

在日本找工作是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的大工程,通常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必須進入長達一年的「就職活動」準備,若沒有辦法在最「新鮮」的第一年順利找到工作,求職活動就會變得越加困難。

2012年榮獲直木賞的小說《何者》便寫實刻劃畢業生面臨求職時的迷惘,以及關關難過、但還要關關過的長期抗戰。

文章插圖

就算拿到「內定」順利入職後,公司也會為新進員工制定「研修課程」,時間為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目的是希望新人能在正式投入工作前,先學習公司裡面的大小事。而新人在研修時的表現,也會影響最終被分配的結果。

根據統計,超過八成的學生在加入公司之前,都希望能知道自己將拿到什麼配屬扭蛋,但實際上,僅有六成的企業,會在內定決定後,同步告知錄取者被分配到職位或工作地。

從拿到「內定」再到正式上班,最長可能會有一年的空白期,對於已經確定找到工作,但卻不知道未來具體的工作內容是什麼的求職者,不難想像,他們內心會多麼的焦慮、不安。

文章插圖

找好公司,還是好工作?

另一個讓配屬扭蛋成為流行詞的原因是,現在年輕人不再認定自己「一輩子只待在一間公司」,自我意識提高後,「不願屈就」便是他們會選擇在短時間內離職的原因之一。

根據日本求職網站mynavi(マイナビ)調查54.9%的求職學生「想要自己決定職務和工作地」,每4人就會有1人表示「不想去有頻繁調動的公司」。Mynavi職業研究室的長谷川洋介分析:

「這個世代,學生越來越講究工作內容,比起找一間好的『公司』,他們更傾向找喜歡的『工作』。當他們不確定這間公司好不好時,就會大幅提高離職的機率。

離職與跳槽,只是為了更好的我

過去,因為終身僱用制度的關係,上班族為了出人頭地,忍受公司或工作的不合理是常有的事情。加上日本傳統企業的Member型僱用型態(メンバーシップ型雇用),是挑選能夠長期支持「公司」的人才,因此會有不限定職位的「綜合職」,但絕對的忠誠也代表會有極大的機率,被分配到絕對不喜歡的部門。

時代在變,年輕人的價值觀也在改變。根據日本內閣府調查數據,29歲以上的年輕人認為「私生活優先工作」的比例,已經從2013年的52.9%來到2017年的63.7%。過去普遍被日本人認為是邪門歪道的「轉職」或「跳槽」,現在同意此說法的年輕人,也只剩下兩成。

2020年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布的指導分針中,呼籲企業應該重新審視日本傳統的僱用制度,並提出應導入以「職務」為基礎的JOB型僱用制度。但其背景,卻是受到新冠疫情爆發,以及全球化的影響,日本企業後知後覺的轉型。

文章插圖

和終身僱用制說掰掰

由於日本傳統Membership型僱用型態,多數是由上司分配屬下工作,並無明確規範每個員工的工作內容,因此在疫情爆發、居家辦公時間,難以掌握同事間的工作狀況。

從2021年開始,包括電信公司KDDI、電子公司富士通、美妝公司資生堂等日本大型企業,相繼宣布導入Job型僱用制度。去年,日本公關公司PR TIMES調查1949間公司,每4間便有一間導入此制度,且有52.9%的企業認為此方式更容易招聘到合適的人才。

面對勞動力高齡化,日本企業已經無法承受不斷上漲的勞動成本,尤其在經濟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終身僱用制度勢必會逐漸走向瓦解。

在講求能力與實力的Job型僱用制度下,即使是20歲的年輕人,依其能力與成效所領的薪水,可能會比40歲的資深員工還多;而且年輕人被提拔的機會也更大,對於專業的意識也會提升。

雖然也可能會變相導致人才流失、員工失業的風險增加,且競爭力的提升也勢必會影響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與晉升,該如何明確且透明地劃分職務內容、薪酬體系、績效考核......等,也是日本企業必須面臨的改革。但,僱用型態的轉型已成為日本不得不加快腳步面對的未來。

Q日本企業的三大神器為何?終身僱用制、年功序列、企業內工會

  1. 終身僱用制:起源自江戶時代的丁稚奉公制度,而在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為了維持企業穩定,因此引入終身僱用制,員工只要不犯大過失,就可受僱用至退休。

  2. 年功序列:以年資和職位論資排輩,訂定標準化的薪水。通常搭配終身僱用,鼓勵員工在同一公司累積年資到退休。

  3. 企業內工會:不同於歐美大國,會按照職業和行業組成工會,日本則是每間公司內部,皆會有自行創立的工會。

Q何謂Member型僱用型態?

日本傳統企業的Member型僱用型態(メンバーシップ型雇用),是挑選能夠長期支持「公司」的人才,因此會有不限定職位的「綜合職」,但絕對的忠誠也代表會有極大的機率,被分配到絕對不喜歡的部門。其特點是:

  • 以「公司」為中心

  • 目標是在公司出人頭地

  • 在公司工作越久,薪水越高

  • 工作任務: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做

Q何謂JOB型僱用制度僱用型態?

受到新冠疫情爆發,以及全球化的影響,日本企業也開始轉型。2020年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布的指導分針中,呼籲企業應該重新審視日本傳統的僱用制度,並提出應導入以「職務」為基礎的JOB型僱用制度。講求能力與實力的Job型僱用制度,特點是:

  • 以「個人」為中心

  • 工作目標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市場價值

  • 透過轉職與績效考核,能獲得職位上的晉升與薪資提升

  • 有明確的職務內容,累積專業能力。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